admin 发表于 2010-8-11 18:25:52

廖金精(廖公)

  廖金精名瑀,字伯玉,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
  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也有很多说法是廖三传是廖瑀的祖父)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有很多书上说廖瑀并不是杨公的弟子,而是杨公的第五代或第九代传人。很多历史事件证明杨公与其祖上之人廖銮、廖三传有很多相关事件。)。
  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东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对联“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admin 发表于 2010-8-11 18:27:50

廖瑀(公元943—1018年),字伯禹,派名克纯,号金精山人(廖瑀也有的书上称其为廖禹。可能是因为其“字”中有禹字故名之,也可能是写书之人笔误)。宁都黄陂人。廖銮之重孙(廖銮——廖三傅——廖通——廖瑀)。瑀兄弟五人,长克敬,次克纯,三克谦,四克逊,五克让。瑀派行第二。

廖瑀自幼聪慧,年少即通五经,乡人又称廖五经,尤以精究祖父三传堪舆术,著有《怀玉经》行世。廖公殁于宋天禧二年戊午年(1018),葬本里雷坑金钗形(墓无存)。

瑀将其术传子千五郎、千八郎,均迁福建;又传其三弟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廖金精(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