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同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要“明”

[复制链接]

295

主题

0

好友

2688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管理员 超级版主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1#
发表于 2012-4-4 16:36:1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管理员 超级版主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2#
发表于 2012-4-1 14:00: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传统节日清明节快到了。现在清明节被国家定为法定节日,民众视为小长假,可见这个节日的重要。


       民间有这样一段谚语:清明要明,谷雨要淋,立夏要下,小满要满。并且进一步解释说:清明不明,收成不行;谷雨不淋,五谷不登;立夏不下,犁耙高挂;小满不满,抗旱当先。这是我们的祖先从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得出的季节天气对农业收成的影响,提醒人们要根据这些季节天气及早做好抗灾准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防汛抗旱要立足于抗早、立足于抗大、立足于抗长。这些谚语究竟有没有道理?老人都觉得这些谚语弥足珍贵,有些青年也许觉得是无稽之谈。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坚持这样几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防其大,不可疏其小;宁可备而无灾,不可有灾无备。清明要明,我想这个道理是应该明的。


       清明时节,春风送暖,百花盛开,千鸟嘻鸣,万物生辉,城里人走进农村,了解农业,亲近农民也是很有意义的。我无事乱翻书翻到清人张镒所编《浅近录》中有这样一段话:“虽肆诗书,不可以不令知稼穑之事;虽秉耒铝,不可以不令诗书之义。近世以耕为耻,耻非所耻矣。耕则无游惰之患,无饥寒之忧,无外慕失中之虞,无骄侈黠诈之习。思无越畔,土物爱,厥心臧,保世承家之本也。但因而废学,一任蚩顽,则不可身。”我理解这段话大意是:即使让孩子学习诗书,不可以不让他知道农活;即使是农民,无论怎么样也要让他通晓诗书的道义。现代的人把耕作看作是羞耻的事,然而可耻的并不是耕作。耕作就没有游荡怠惰的祸患,没有饥寒的烦恼,没有倾慕外物外人而导致失足的忧虑,没有骄奢狡诈的习性。思想不脱离原则,对土地农村充满热爱,心地善良,这就是承载创新家业的根本。但也不能荒废学业。利用清明小长假,到乡里走一走,到郊区看一看,我看对国家为什么重视农业、为什么聚焦水利也是很有好处的。这也应该算清明一明吧!


       清明要明,我觉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要明孝道。先人之所以看重清明节,主要是在这个节日中祭典先祖,寄托哀思,也就是尽孝道。明代姚舜牧著《药言》,开篇明义就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字是八个柱子,有八柱能成宇,有八字能克成人。圣贤一开口便说孝悌,孝悌是人之本,不孝之弟,便不成人了。孩提知爱,稍长知敬,奈何自失其初,不齿于人类也?”意思是说:孝顺父母,敬尊兄长,待人忠诚,恪守信誉,谦恭有礼,坚持正义,清廉自律,知耻能改,这八个方面是八个支柱。有了它们才能支撑起人生的大厦;有了它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圣贤一开口便劝导人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就是因为这两个方面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不孝顺父母就没有做人的资格。人在年幼时还懂得友爱,稍大一点则懂得尊敬,为什么成年后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美德而遭世人唾弃呢?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当先。羊有跪乳之恩,牛有湿草之心,鸦有反哺之义,人应有尽孝之道。尽孝道,内容广阔,形式多样。其核心内容我认为是尊敬老人、关怀老人、借鉴老人;其主要形式我认为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清明要明,我想这些道理是更应该明白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大同周易网    吉ICP备09008463号-1

GMT+8, 2024-6-16 05:10 , Processed in 0.0858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