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同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伏羲考

[复制链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2 17:15: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自人类出现,中国人就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谱写出中华民族自己的历史,中华民族向有“三皇”、“五帝”依代相传之说,但“三皇”、“五帝”其包含内容究竟指的是谁 从先秦至两汉就有多种说法,魏晋以后,各家史书均以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社会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有些带有神秘的色彩,有些则客观上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今天熟悉和了解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知道我国历史悠久,中国人历史上富有进取和创造精神,为人类社会作出过贡献;总结人类社会发展中兴衰的经验教训,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把握好发展机遇,作出正确的决择。
关于太昊伏羲氏,此说始于刘歆,他用比附左传与周易爻辞的办法把伏羲与太皞说成一人,两千年间,大家全认为定论。徐旭生先生认为“太昊在后来与伏羲成了一个人,是齐鲁学者综合整理的结果。”实际上伏羲、太皞原非一人。伏羲氏,又称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竹书纪年》曰:“帝女游于华胥之渊,感地而孕,十三年生庖牺。”传说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渔猎畜牧的情况,传说八卦也出于他的制作。所以他应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渔猎经济时期的代表。太皞,亦作太皓,太昊,传说中古代东夷族的首领,风姓,居陈(今河南淮阳),传曾以龙为官名。春秋时任、宿、须句、颛臾等国即其后代。自刘歆把太皞、伏羲合一体后,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将其列为“三皇”,即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太皞伏羲氏为“三皇”之首、“百王先”。太皞伏羲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母曰华胥,燧人之世履大人之迹于雷泽,生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仰观天象,制嫁娶,取牺牲以充庖厨,造书契以代结绳,画八卦,都陈(宛丘,今河南淮阳古有宛丘),“葬南郡,在襄阳”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今河南淮阳有太昊陵。
一、关于太皞帝伏羲氏的世系
关于太皞帝伏羲氏的世系,出处不同,排列也不同:《汉书·古今人表》刊列了太昊帝宓羲氏的世系:太昊帝宓羲氏、女娲氏、共工氏、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沌浑氏、皞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糜氏、无怀氏、东户氏、帝鸿氏。《庄子》曰:昔者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史记.封禅书》曰: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宓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帝王世纪》曰:太皞庖牺氏经女娲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皞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天氏、无怀氏共十七主,历一千二百六十年。各史家所记顺序不同,伏羲氏不是一个人,而是传了很多代的历史时期的代表,但伏羲氏早于神农、炎帝和黄帝,这一点也是肯定的,在伏羲氏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上也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伏羲氏是我国古代渔猎经济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至于传多少代,历多少年,《帝王世纪》所记载的“共十七主,历一千二百六十年。”只能作参考,其年代距今会更早一些。按其“兄妹为婚”和渔猎经济分析,可能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但伏羲氏的族群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继续前进,直至跨入文明所门槛。
二、关于太皞帝伏羲的长像
关于太皞帝伏羲的长像,说法也不一:《列子·黄帝篇》曰:“庖牺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路史·后纪》曰:“伏羲龙身。”《太平御览》曰:“伏羲人头蛇身。”《帝王世纪》曰:“蛇身人首。”从这些记载中我们知道伏羲是“人头蛇身”。这个形像与雷泽神的形象是一致的。《山海经·海内东经》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淮南子·坠形篇》曰:“雷泽有神,龙身人首鼓其腹而熙。”所以伏羲应该是居住在雷泽附近的先民信仰的大神,以龙蛇为图腾的部族。在汉代画像石中,“伏羲龙身”的形象反映的比较多,山东嘉样武氏祠、南阳的画像石中,不仅有人首蛇身的伏羲,而且还有手持规矩或云朵的伏羲、女娲交尾象。这是龙蛇图腾崇拜的真实写照。
三、关于太皞帝伏羲氏的生地
关于太皞帝伏羲氏的生地有三说:即成纪说、雷泽说、仇夷山说。
成纪说:《帝王世纪》:“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成纪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今属天水市。《水经注》:“成纪水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帝太昊伏羲所生处也。”今天水市北封台山和市内西街有伏羲庙。旧历正月十六日伏羲诞辰有传统的祭祀活动,朝拜人祖。
雷泽说:关于“雷泽”的地望,亦有两说:一说雷泽在今濮阳、荷泽间的大成阳,一说雷泽在山西永济南。我认为荷泽说为是。《太平御览》曰:“燧人之世,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水经注·卷二十四》曰:“瓠河又左迳雷泽北,其泽薮在大成阳县故城西北十余里,昔华胥履大人迹处也,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即舜所渔也。东南即成阳县,故史记曰:武王封弟叔武于成。应劭曰,其后乃迁于成之阳,故曰成阳也。《地理志》曰:成阳有尧冢、灵台,今成阳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台。”古代的“雷泽”在那里 雷泽又称雷夏泽,最早见于《尚书·禹贡》:“雷夏即泽,雍、沮会同。”《地理志》曰:“在济阴城阳县西北。”《括地志》曰:“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雍、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也。”《史记.五帝本纪》曰:“舜耕历山,渔雷泽。”汉代始设成阳县,晋代改名为城阳,隋代更名为雷泽县。”雷泽县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境内,其地在今之旧城乡。雷泽县古代属濮州,濮县旧址在今河南范县濮城镇,古代的雷泽位于旧城乡与濮州之间。雷泽是伏羲的出生地。
仇夷山说:《太平御览》引《遁甲开山图》曰:“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仇夷山即仇池山,在今甘肃西和县南部,属西秦岭山区,为古羌戎住地。
伏羲生地多处,孰是,无须辩其真伪,因为是传说,伏羲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原非一人,古人承认伏羲是祖先,古人言其出生地,都有可能。
四、关于伏羲女娲的活动范围和遗迹
伏羲的活动地主要在中原地区,即黄河流域,以中原为中心,西至甘肃。最后主要活动在黄河中下游和淮河以北的豫东地区。
女娲是伏羲之妹,《太昊纪下·女皇氏》曰:女娲出生于“承匡”。注“(承匡)山名,在任城东南七十里。”《寰宇纪》说:“女娲生处,今山下有庙。”任城原为郡,汉置,北齐始改为任城县,即今山东济宁县治。所以说女蜗生地在山东济宁或曲阜。今河南省西华县有女娲城。从伏羲、女娲的出生地看,伏羲生于雷泽,女娲生于任城,均在河南的东北部和山东的西部,而他们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遍布整个中原地区。其后来的活动中心是河南省的东南部的淮阳,在淮阳有太昊居宛丘、西华则有女娲城。
关于太昊居“宛丘”,其地望在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平粮台,是考古发现的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平面为正方形,方向6度,有南北二门,南门有二个门向相对的门卫房。城墙每边的长度为205米,城的面积五万多平方米(城内使用面积为三万四千多平方米,即南北长185米长、东西宽185米)。城角的外部略呈弧形,内角较直。城墙底部宽13.5米,上部宽8—10米,残高3.65米。城墙系由小版筑堆筑法建成,北墙和高台建筑上普遍采用,筑法比较原始,尚属首次发现。从地层出土陶片和叠压关系看,夯土城墙叠压在大汶口文化晚期文化层之上,同时又被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叠压和打破,从稍晚于城墙的H76出土木炭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4500±140年(树轮较正)看,平粮台古城是一座距今4500年前兴建的河南龙山文化中期城址。城门在南、北城墙的小段均发现缺口和路土,应是平粮台龙山文化城的南门和北门。南门卫房位于南城墙的中段夯土缺口处,两个用土坯垒砌的门卫房(编号房基十三、十四),两个门卫房的门向对,中间是宽1.7米的路土,路土下埋的是倒“品”字形的陶排水管道。十三号房基位于南门道东侧,保留较好。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4、东西宽3.1米。东墙、南墙、西墙的土坯痕迹很清晰,北墙不太明显。土坯有长方形、方形、三角形,大小不一。在南墙的外部有褐色草拌泥涂壁,泥厚0.04米。房门位于西墙的偏北部,宽0.5米。房内红烧土居住面低于房外地面,其上遗留草木灰烬。北部有灶面,已烧成蓝灰色,相当坚硬。房内出土陶片全为灰陶,以菱形方格纹最多,亦有少量篮纹和绳纹。出土小件有圜底内凹罐、骨针、蚌刀等。十四号房基位于南门道西侧,上部被近代扰土沟和汉墓(M101)打破。大部分保留完整。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2米、东西宽3.3米。东墙宽0.4—0.6米、残高0.33米;南墙宽0.7、残高0.41水;西墙宽0.62米、残高0.22米;北墙宽0.69米、残高0.3米。南墙、西墙的土坯痕迹很清晰,土坯的情况与十三号房基同。南墙、北墙的外部用褐色泥涂壁,草拌泥厚0.04——0.06米。房门位于东墙的偏北部,与十三号房基的房门相对,宽0.58米。房内红烧土居住面低于房外地面,其上遗留草木灰烬。房内出土陶片为灰陶居多,黑陶较少,亦有部分磨光陶片。纹饰以方格纹居多,篮纹次之,绳纹较少。可辨识的器种有罐、高领罐、碗、豆等。
陶排水管道位于南门路土之下0.3米处,其南端被汉墓和龙山文化层打破。陶排水管道铺设在上宽下窄的南低北高的沟渠内,沟渠宽0.74、深0.74米。沟底铺一条陶排水管道,其上铺两条陶排水管,呈倒“品”字形,是用二条陶水管铺设的管道,这条管道还保留5米多,陶管上饰篮纹、绳纹、方格纹,一端有榫口,另一端稍粗,节节套合,管道每节长0.35—0.45米不等,直简形,一端稍细,直径为0.23—0.26米,一端稍粗,直径为0.27—0.32米。每节的小口朝南,套入另一节的大口内,如此节节套扣。从整个管道看,北端稍高于南端,宜于向城外排污水。管道周围填以料礓石和土,其上铺土作为路面。
房基在城址内已发掘29座,多为长方形排房,个别为圆形。其建筑方法,有平地起建,亦有高台建筑,普遍使用土坯作为建筑材料。在平粮台的东南部和西南部,通过发掘,发现三排建于夯土台上的土坯建筑,这三座房子排列有序,如四号房基,建房前先用小版筑堆筑法夯出一个长方形高台,残长15米多,宽7.7米,台高0.72米,台外有草拌泥的散水坡,台上用土坯砌墙,南墙宽约0.4、残高0.22米;东墙宽0.34、残高0.16米;北墙宽0.34、残高0.16米;屋内北墙南0.92米处有东西向的界墙,界墙南有三道南北向的隔墙,宽0.32、高0.12--0.18米,土坯多为平铺,唯南墙是顺铺,其外是竖砌,墙外涂褐色草拌泥,坯的长度不等,最长的为0.58、宽0.26--0.3、厚0.06--0.08米,南部有两个门,分别为0.72和0.66米,房基的时代是龙山文化的,“土坯”又称“干砖”,土坯的出现,是建筑术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可以很快的建筑高大而宽敞的房子。三排建于夯土台上的土坯建筑,证明居住在平粮台的先民,已经拥有了夯土技术,住在夯土台上的人其地位一定不低,可能是贵族或头人。
龙山文化的陶窑位于城内东北部,墓葬、灰坑等遗迹位于房基附近,出土的龙山文化陶器有鼎、罐、高领罐、澄滤器、觚形杯、圈足盘、豆、碗等,灰坑H15内还出有铜渣一块。
门卫房和陶排水管道的发现,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不仅证明平粮台是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而且,还表明平粮台是座拥有先进排水设施和防御职能的城址,开创了我国古代城址门卫和城内管道排污的先河。
经发掘,关于平粮台古城的建城的考古年代,根据地层,平粮台古城共分五期,第一期文化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第二至四期文化是河南龙山文化,第五期文化二里头一期文化,根据地层叠压,平粮台的城墙直接压在二期灰坑(H61)之上,而平粮台三期的南门卫房(F13、F14)之下还有一层门卫房和排污管道,平粮台古城的建城的考古年代应早于三期文化,其考古时代可能与二期相当,从打破东墙内坡的H76出土木碳,经碳十四测定,距今4500年,也就是说,平粮台古城是座建于距今四千五百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城址。应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人进入文明时期的遗留。
羲城,即伏羲城,根据《水经注·卷二十二》记载:淮阳东北有羲城实中,(陈城)故陈国也,伏牺、神农并都之。城东北三十里许,犹有羲城实中。(注:朱丘寺遗址位于淮阳县东北三十里,位于黄路口乡王菜园东南,面积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中央高,四方低,公路从遗址的东半部穿过,路东的遗址已被挖平,1990年进行调查时,从路西断面上可知,该遗址高3米,暴露出2座夯土墙建筑,南部建筑基址,两边为夯土墙,墙宽0.6米,高2米左右,南北宽6米;其北部为夯土台基,南北宽9米。采集有大汶口文化的夹砂红陶鸭咀形鼎足、壶和龙山文化的篮纹、方格纹、绳纹陶片,器形有灰陶鼎、深腹罐、圈足盘、敞口碗等。又据《新五代史》记载:“五代赵曾在此为梁太祖朱全忠立生祠,后建朱丘寺。从地望和该遗址的文化特征看,当与《水经注》记载的“羲城实中”吻合。根据《淮阳县志》记载:朱丘寺西北有伏羲庙。)
女娲城,位于河南西华县城北聂堆乡思都岗村北,东周时期城址,因传女娲氏在此建都而得名。平面为正方形,分内城和郭城,内城面积16.96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夯筑城墙,宽8米,残高3米,内城有宫殿建筑基址和陶水管道。
我们从祭祀太昊伏羲氏的祠庙分布看,也可以知道中华民族早已把伏羲氏作为共同祖先。如嵩山三皇寨有三皇庙,奉祀伏羲、女娲、神农。上蔡东三十里有伏羲庙。巩义有伏羲台、八卦台和龙马负图处。怀州河内有女娲祠,卫辉有女娲山,其上有女娲祠,灵宝闵乡有娲皇庙。《元丰九域志》载“兖、单皆有伏羲陵”。邹县、凫山、染山有伏羲庙。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太昊后代的封地有:“任、宿、须句、颛臾”。杜预注“任,今任城县。”在山东济宁县境内。“宿,东平无盐县。”在山东东平县境内。“须句,在东平宿昌县西北。”在山东东平县境内。“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在山东费县境内。
五、关于太昊伏羲氏距今年代的推断
关于太昊伏羲氏距今的年代问题,伏羲氏传多少代,历多少年,《帝王世纪》所记载的“共十七主,历一千二百六十年。”只能作参考,其开始年代距今会更早一些。按其“兄妹为婚”和渔猎经济分析,可能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我认为伏羲的考古时代应与裴李岗文化(距今7000———9000年)的年代相当,裴李岗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主体文化,它以鼎为主要炊器,历仰韶文化,东部沿海则发展为大汶口文化(距今4600-6300年),至距今4600年时全部统一进入龙山文化,伏羲氏的族群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继续前进,直至跨入文明的门槛。
大汶口文化也是以鼎为炊器的一种考古文化。而淮阳发现的遗址最早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而淮阳平粮台城址、朱丘寺的羲城实中(神庙),当系太昊伏羲氏及其后人的生活遗留。从淮阳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看,其炊器仍然以鼎为主,这是太昊伏羲文化传统一直传承的表现。
六、关于太昊伏羲氏的族属问题
伏羲氏的族属,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说伏羲属苗蛮,有说太昊属东夷,徐旭生先生认为,“伏羲与女娲同一氏族,在南方,属苗蛮集团。”太昊是东夷集团,应属东夷集团。实际上徐旭生先生把伏羲、太昊分开说的,我认为,太昊伏羲氏是中原文化三集团的总代表,从伏羲的生地看,无论生于成纪、生于雷泽、生于仇夷山,其范围均在黄河流域的天水至濮阳一带,即黄河流域,宛丘、羲城、女娲城在河南省的淮阳、西华,祭祀太昊伏羲氏的祠庙,嵩山三皇寨有三皇庙、上蔡有伏羲庙、巩义有伏羲台、八卦台和龙马负图处,怀州河内有女娲祠,卫辉有女娲山、女娲祠,灵宝闵乡有娲皇庙,兖、单皆有伏羲陵,邹县、凫山、梁山有伏羲庙。太昊后代的封地任、宿、须句、颛臾,在山东境内。从生地,都邑、祠庙、后代封地看,太昊伏羲氏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这块地方正是孕育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这块土地上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是以鼎为炊器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而淮阳平粮台城址的最下层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时跨入了城市文明时期,仍是以鼎为炊器,可以说太昊伏羲氏的后人创造的东夷文化,也是太昊伏羲氏文化的一部分,最后进入到龙山文化,中原文化实现—统,城的兴建,宣告村制度的结束,国家伴之产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2#
发表于 2009-6-12 17:18:45 |只看该作者
七、伏羲氏的图腾与后代的图腾

我国史前各族图腾统计表
两栖 兽类 禽类 自然现象 昆虫 鱼
伏羲 龙        
炎帝 龙蛇 豕牛羊 鸟 蟜
 
黄帝
龙 熊罴貔貅
虎狼豹狗
马牛羊豕 雕 鶡

鹰 鸿
电星云风 蟜
颛顼 龙蛇龟 鸟 星 鱼

帝喾
龙 熊罴理

虎豹马羊

日月


尧 龙 喬      
舜 龙 鸟    
禹 龙蛇龟   星石  
共工 蛇
关于伏羲氏后人姓氏问题,我们只能从图腾上予以推猜,伏羲氏是以龙为图腾的,伏羲之后仍有以龙为图腾的,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和蚩尤、共工、祝融、鲧、大禹均以龙身存在,如:
炎帝族以蟜虫、羊、牛、龙、蛇、龟、鸟为图腾,而其首领炎帝据《帝王世纪》曰:“有 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生炎帝”;
黄帝族的图腾是蟜虫、电、星、风、云、熊、罴、貔、貅、貙、虎、狼、豹、雕、鶡、鹰、鸢、鸟、鸿、狗、马、牛、羊、豕、龙等、《竹书纪年》曰:黄帝“龙颜”;
颛顼族的图腾是星、龟、鱼、龙、蛇、豕、鸟等,《山海经·大荒西经》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八姓中有董姓的豢龙氏,巳姓也是龙族,姓中有夔,也是龙族;
帝喾族的图腾是蟜虫、熊、羊、马、玄鸟、虎、豹、熊、狸、罴、日、月、龙等,其后人尧是龙图腾;
尧族是龙图腾,《竹书纪年》曰:“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生于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山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眉八采,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即而阴风四台,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由此观之,尧为龙图腾。
舜族是龙图腾,《竹书纪年》曰:“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子,故名重华,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舜父母憎舜,使其涂廪,自下焚之,舜服鸟工衣服飞去;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龙工衣,自旁而出。”说明舜族内有鸟、龙图腾。
禹的图腾,母族图腾是星和薏苡、鲧是玄龟(鳖),夏的祖族中有龙图腾。
共工的图腾是蛇,《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共工人面蛇身”。
从图腾崇拜中,我们可以知道,伏羲是三皇、五帝的共祖,都是龙的传人。
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呼。先秦时期有姓有氏,男的称氏,女的称姓,战国晚期以后,原来的“姓”逐渐泯灭,汉代的姓,实际是先秦的氏。中国的姓大部分起源古远,其姓之源也不同,以地为姓,以国为姓,以官名为姓,以职业为姓,赐姓等等。究其源,均起自伏羲氏,所以,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共祖,万姓之源头。
本贴请勿移动
--------------------------------------------------------------------------------
伏羲生世篇
------------------------
历史的回光,从伏羲的母亲、诞生圣地、名号,返照出伏羲是出生在古中国西北高原成纪的一个伟大的龙氏族领袖。
伏羲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人物,距离我们至少有8000年~6000年(各史书说法不一,不过多数的说法认为伏羲距今至少也有七千年的历史了。有的书认为其距今应当有万年以上的时间了),或者说更远。从汉代以降,两千年来,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伏羲见于文字,是在春秋战国时代,与伏羲时代有几千年的距离。由于那时没有文字,谈不上信史记载。文字发明与使用是后来的事。中国信史最早记言的典籍是《尚书》,古代记事的书是《春秋》。然而,后人这些记载伏羲的文字,是几千年以后的人,记载几千年以前的人与事。
遥远的历史,何以能记?哪里是当时的历史记录?其“历史准确度系数”可知了。当然,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中国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史。
关于伏羲的记载,散见于春秋战国及后来的典籍,零碎透露出了伏羲的信息。伏羲是龙的图腾,龙是中华民族的族徽。中华民族65个民族自称“龙的子孙”。我们是龙的国度。研究伏羲,牵涉到我们的国度,我们的民族,牵及中国远古文明。我们研究伏羲,首先从名号说起。
关于伏羲的名号,有各种记载。
一是“伏羲说”。
(1)汉代应劭记载:“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羲始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⑴。
(2)汉代班固记载:“伏羲仰观象于天,伏察法于地,因夫妇,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天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⑵。
此说认为称号“伏羲”,是因为伏羲氏画八卦,“变化”天下,因夫妇,正人论,揭示了天道规律,贡献人类。所以,称曰“伏羲”。
二是“炮牺氏说”。
汉刘歆记载:“太昊作网罟,以佃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⑶。
这里,“炮羲”者,是因为伏羲氏作网罟,开辟渔猎时代,猎取牺牲,所以称曰“炮牺氏”。
三是“宓牺说”。
(1)晋代王嘉记载:“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牺,亦曰伏羲。变混沌之质,文宓其教,故曰宓牺”⑷。
(2)唐代司马贞记载:“太皋庖牺氏……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⑸。
这里,“宓羲”者,是个大智之人,是因为伏羲氏揭示宇宙大道,开辟了人类古文明先河。所以称曰“宓牺”。
四是“庖牺氏说”。
西晋皇甫谧记载:“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⑹。
唐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皋庖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氏”⑺。
在这里,“庖牺者”,是因为伏羲氏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野蛮生活,开辟了人类的熟食文明。所以,称曰“庖牺”。
五是“包牺氏说”。
北宋苏辙《古史》记载:“伏羲氏……作网罟,以佃以渔,豢养牺牲,服牛乘马,故曰伏羲也,亦曰包牺氏。”
这里,所谓“包牺者”,是因为伏羲氏“豢养牺牲,服牛乘马”,辟了中国原始远古畜牧业。所以,称曰“包牺”。
六是“虑牺之说”。
战国《尸子》记载:“虑牺之世,天下多兽,教民渔猎。”
这里,所谓“虑牺”者,是因为“天下多兽,教民渔猎”。所以,称曰“虑牺”。
还有其它之说。
从以上各种关于伏羲说法的记载可以看出,很清楚,每种说法都说明一种“名号”的内容,标志着伏羲功绩的一个方面,反映出伏羲时代的时代内容。尽管说法各异,其实,这正如《道藏·洞神部·玄经元旨发挥·三十五章》中所说:“教民伏羲,因以为号。”这种说法,说得十分贴切,十分有道理。“伏羲”是一个“教民为号”的称呼。“伏”,也可解释为“服”,即制服的意思。“羲”通“牺”,指牺牲,野兽。“伏羲”的本意就是“制伏野兽”。因此,可以说“伏羲”是一个人,是一个“制服野兽的人”。
我们如何看待“野兽”?这里说的是一个时代,是一个野兽主宰世界的时代,是一个原始野蛮的时代,是一个人兽同伍的时代。“制服野兽”的人,就是伏羲。或者说反过来,伏羲是什么?答曰:制服野兽的人。
文字是人类文化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社会创造的。中国的象形字“伏羲”二字本身,也真实地解释了其意。先释“伏”字。伏,左边是个“人”字,右边是个“犬”字,犬,兽也。人与兽相伴,这说明伏羲时代是一个人兽为伍的时代。左为上,右为下,之所以这样排列,说明是人类降伏了野兽,这就是后人记载伏羲“执伏牺牲”的说法。
再释“羲”字。“羲”字的上头,“王”字上面有两点,从羊,羊是兽类的代表。意在表达伏羲所处的时代。在“羲”字的左下方是个“秀”字,秀者,智慧者也。右方则是个“戈”者,为干戈,说明是“武器”,这里释为“武力”。绝妙的是“秀”字与“戈”二字左右相合,说明伏羲是用“智慧”与“武力”相结合征服天下,一统八方部落万邦而称王。
把“伏”与“羲”二字结合起来,对“伏羲”二字进行诠释,就可以这样解释了:伏羲在人兽为伍的时代,用文明(智慧与武力)一统了天下部落万邦。
因此,我们从前人造“伏羲”二字和结构上,可以看出伏羲所处的历史时代及主要王业。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伏羲所处的时代。这时代是一个野蛮与蒙昧的时代,是一个人兽同伍的时代。这正如汉代王充《论衡·齐世篇》记载:“宓羲之前,人民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至宓羲时,人民颇文,知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羲作八卦治之。”如清代《纲鉴易知录·太昊伏羲氏》所记载,这是一个“人生之始也,与禽兽无异……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的时代。
早于司马迁四百年的《文子》,为辛研所著。他是越国范蠡的老师。在《文子·精诚》中这样记载道:“虑戏氏之王天下也,枕石寝绳,杀冬约秋,负方州抱圆天。阴阳所壅,觉滞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其民童蒙,不知西东,视颠颠,侗侗然自得,莫知其所由。浮游凡然,不知所本。自养不知所如往。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怀其爪牙,藏其螫毒。功揆天地……然而不章其功,不扬其名,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何则?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
这段文字释成白话,即是:
伏羲氏一统了天下部落万邦,(先民)睡觉以石头当枕头,用绳网当床,在肃杀的秋天囤积食物,冬天(在洞穴)很少出来,就这样生活在天地之间。由于多变的气侯限制,人不能到处为家,穴居在洞里,往来如物弯曲,人之间绝对禁止伤害。那时,先民非常蒙昧,不知东西方向之分,所以睁着眼好像闭着眼一样,走起路来不知如何走好,愚昧自得,除了吃,不知做什么,好像浮游生活一样,不知生活为了什么,只知道为了自已,没有什么向往。当时,禽兽虫蛇都有利爪、钢牙、毒液,而人没有,却生活下来了。伏羲功劳之大,可比天地……然而未表其功,未扬其名。行真人之道,顺从天地自然。为什么呢?无为之德始于伏羲,没有勾心斗角。
这段文字记载了伏羲时代生活的真实情景,说明了伏羲时代野蛮的时代,蒙昧的时代,是一个“自然”的时代。
这个“制服野兽”的“伏羲”,结束了一个采集狩猎时代,开辟了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原始畜牧时代,他就是各典所记载的伏羲氏。
在时间界限上,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有多少年?
《帝王世纪》记载:“燧人氏没,包牺氏代之。”“包牺氏,风姓也,……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为女皇,亦风姓也。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伏羲之号也。凡一千二百六十年。”这种说法科学不科学,或者说准确不准确,我们暂且不用过多的考虑,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历史时期不是短暂的,因为一个短暂的时期,不会由狩猎采集时代过渡到畜牧时代。
至于每一“代”多少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个历史时代,先民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人的寿命都很低,他们大多数都死于青壮年。陕西省华县元君庙墓地鉴定的194具骨架中,有37人死于15岁左右,占统行人数的19,07%,有58人死于20~30岁左右,48人死于30~40岁左右,即有54,6%的人死于20~40岁。他们中间没有一人能活到60岁⑻。又如陕西省华县横阵墓地鉴定的102具骨架中,死于壮年21岁~35岁的有35人,死于中年36岁~55岁的有26人,共61人,占统计人数的59,8%;死于20岁之前的有19人,而进入老年56岁的仅有1人⑼。元君庙与横阵墓地历史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距离今大约法6800年~5800年。从发掘的人体骨架看,在那个时代,如《帝王世纪》所记载的伏羲故寿一百一十年,在位一百一十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那个时代的人,根本不可能有耄耄之年,更不可能有活百岁之人。
所谓伏羲,不仅是一个人,是一个氏族的酋长,是关系人们生存的领袖。那时的酋长,不论智慧,不论体力,都是人类之王,而且是一个奉献人类之王。这位人类之王,在远古人们对大自然未认识的时代,在原始宗教崇拜的时代,他就是人世间的“上帝”。
事实上,“伏羲”不仅作为一个名号,更重要的是代表一个遥遥远古时代,应当是多少远古人物的集合,其王业应是多少远古英雄功绩的总合。因此,我们说“伏羲”是一个人名,可以;说“伏羲”是一个氏族的号,可以;说“伏羲”是多少个氏族的号,可以;说“伏羲”是远古时代一个人王的名号,当然可以。总而言之,“伏羲”二字是对远古传说时代一个概括的称呼。
伏羲被称之为三皇五帝之首的“百王先”,是几千年以后的事。之所以被称为“百王先”,伏羲是一个显赫的在历史人物,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显赫的人物必然会有其不平凡的生平。伏羲还没有来世之前,华胥从怀孕到生下这位圣人,就有一种非同常人的特殊信息,如《太平御览》记载:“华胥履迹,怪生伏羲”⑽。
怪在哪里?
一是华胥在东方雷泽怀孕,在西方成纪才降生这位圣人;
二是华胥怀孕非同常人的交媾怀孕,而是“履大人迹”的“感生”怀孕,如《春秋·公羊传》所说的“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
三是如《帝王世纪》所载,“以庖牺氏孕十二岁而得其名”,如宋罗泌《路史》所说,“帝女游华胥之渊,感虹而孕,十三年生庖牺”⑾。华胥怀伏羲不是常人的十月分娩,而是“十二年”或者“十三年”;
四是如王嘉《拾遗记》所记,“庖牺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既觉有娠,历十二年生庖牺。”如《竹书纪年·伏羲氏》说,“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远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伏羲降世,惊天动地,“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致使华胥有娠。青虹是自然现象,是天意;
我们综述一、二、三、与四条,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伏羲是“感生”的“通天人物”,其父亲是雷神,未出生就飞龙在天,地呈“巨迹”。
伏羲不仅是人类的儿子,而是宇宙上帝的“天子”。
在人类与“人与禽兽无异,知有母而不知其父,知有爱而不知有礼。卧则居居,起则吁吁,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的野蛮蒙昧时代,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伏羲出世了。
这个“制服野兽的人”——伏羲氏,是一个神奇的人物,形象奇特,非同常人,以区别常人。所以,关于伏羲的形象有多种记载:
一是“蛇身人面”说。
战国《列子》记载:“庖牺氏、女娲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有大圣之德。”
《太平御览》引《帝谱系》记载:“伏羲人头蛇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太昊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
此说意在标异伏羲是龙的图腾。
第二是“帝王之像说”。
《太平御览》记载:“伏牺大目,山准,日角,衡而连珠”⑿。
《古微书》记载:“伏牺大目,山准,龙颜”⒀。
《初学记引<春秋纬>·合诚图》记载:“伏牺,龙身牛首,渠肩,大腋,山淮,日角,大目,珠衡,骏毫,翁鬣,龙唇,龟齿。”此书又记载:“伏羲长九尺一寸,望之广,视之专”⒁.
伏羲“帝王之像说”,多记载于汉代纬书,纬书虽然为非经之作,实在是那些古代秦汉一些方士秘闻旧说笔记所书,率有所本,要说纯为虚构,实在是冤枉他们。他们所构画的伏羲之像,实在古人想像的帝王龙颜龙像。流传至今的河南省淮阳县伏羲陵庙伏羲塑像,甘肃省伏羲庙伏羲像,大体同此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3#
发表于 2009-6-12 17:19:26 |只看该作者
伏羲的圣诞圣地在哪里?
有七种典籍记载伏羲生于成纪:
(1)《帝王世纪》记载:“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2)《水经注》记载:“成纪水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帝庖牺所生处也。”
(3)荣氏《遁甲开山图》记载:“伏羲生于成纪,徒治陈仓。”
(4)《绎史·卷三》记载:“伏羲生成纪,徒治陈仓。”
(5)《续汉书·郡国志》记载:“成纪,古帝庖牺氏所生之地。”
(6)《元和郡县志》与《舆地广记》的记载也认为伏羲生于成纪。
古成纪在哪里?
北魏·郦道元记载:“瓦亭水又南……右与成纪水合导源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破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皋、庖牺所生之处也,汉以为天水郡”⒂。
唐代司马贞说:“成纪,亦地名,按:天水有成纪县”⒃。
西晋· 皇甫谧说:“以庖牺孕十二岁而得其名,汉即其地建县,称之曰成纪” ⑿。
考成纪县治,在今甘肃省秦安县北治平川。相传甘谷大沙沟以西,蒋家湾以南的古凤台为伏羲生地,原有“伏羲故里”石碑。
天水志书记载:“金代始建,秦安县南郭城门上,嵌有砖刻“伏羲故里”四字 ⒄。“成纪(唐、宋成纪)之北三十里曰阳川(渭河与葫芦河交汇地,其北隅有台焉,羲皇画卦之地)⒅。“北三十里有八卦台,台之北环谓河。对山有龙马洞。台之东当谓水中流,有石焉,人称‘分心石’,中虚外实,形如太极,与水浮沉,水纵大石若随之”⒆。卦台山古有山门、午门、钟楼、戏楼、侧楼、伏羲大殿等古建筑。伏羲殿内正中坐伏羲巨大塑像,身披树叶,左是一轮八卦,右是一匹龙马,额匾上书“先天下觉”“则右称先”“与天地准”等。元、明以来,尤以天水伏羲庙规模最大⒇。
至今有以伏羲风姓命名的风莹、风沟、风台、风谷等。
今天水市古有“龙城”之称。
这些都记载及有关伏羲的文物古迹与伏羲画八卦的文化遗存,说明了对中华民族始祖伏羲厚祀与祭奠,并雄辩地证明了伏羲生于成纪的真实性与历史可靠性。历史数千年瞬息逝去,历史的脚印还是留下了。这不仅包括口头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而且还有物质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地下埋藏的古文化遗址。
从文物发掘看,在甘肃省谓水、葫芦河两岸,已发现了伏羲时代的新石器文化遗址500多处。大地湾遗址到1984年底,已经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37个,墓葬79座,窑坑38个,灶台106座,防卫与排水的壕沟7条,各种骨、石、陶器与生活器物8034件。其中房屋建筑F901房址最为典型,这座房子总面积达420平方米,分主室、东西侧室、后室、门前建筑四部分。主室居中,东西长16米,南北长8米,面积达131平方米。厅中有两根对称大柱,直径为57厘米,周围长1,79米。地面用料疆石泥涂抹得十分光滑平整,叩击有声,极像现代的“水泥”地面。彩陶出土文物中最为精彩的是圆底鱼纹彩陶盆、尖器口彩陶瓶等。在这些器物上,还出现了10多种记事符号,诸如水波纹,类似植物纹,以及直线与曲线相交纹等。同时出土了一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器型恰似一个“人头蛇身”像。在甘谷西坪乡出土的属于仰韶文化的彩陶瓶,通体绘一“人首蛇身”的动物图案,尾高卷至头,有双足,每足四爪。武山付家门出土了一件马家窑文化彩陶瓶,器表绘制一特大的“人首蛇身”的动物,似鲵鱼,头大体胖,尾上卷至头,有双臂双手,手伸中爪,体绘网络纹。天水师赵村出土了一件半山时期的“人像彩陶罐”。这些出土文物与伏羲氏族图腾崇拜相一致。大地湾文化距今8000年~6000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这个时限与伏羲所处的时代相吻合(21)。因此,从文物发掘可以断定,伏羲生于成纪的肯定性,佐证了典籍记载的正确性。
甘肃省天水境地还有仇夷山,《太平御览》记有伏羲生于仇夷山的说法。“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22)。考仇夷山,即仇池山,在今甘肃省西和、礼县交界处,属于秦岭地区,与古成纪相距仅百余公里。这儿山高谷深,奇峰竞秀,万壑藏云,茂林修竹。其上有伏羲崖、石勺奇潭、金龙滚珠、八仙上寿、麻崖古洞、东水无垠、洞涌神鱼、小有洞天等8处名胜。其中伏羲崖高1793米,崖上怪石嶙峋,彩云飞渡,花草繁茂,传是伏羲生处。
其实,上述“两说”实是一说,因为古成纪与仇夷山,在大的区域说来,都是属于成纪区域,应当是古成纪为是。在远古时代,区域的划分与后世相传的区域是一个大致的说法,而且二者又相距不远,或者说把成纪说的大范围,仇夷山说的是小范围。不论是前者或是后者,我们把伏羲的圣诞地以成纪为定为妥。这正如说李三是甘肃人,同时,因他生在秦安,又说他是秦安人一样,在大的范围区域,说他是甘肃人,没有什么不妥的。在传世的其它典籍中,说到伏羲大多都采用成纪的说法。
《诗纬·含神雾》又记载:“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晋代郭璞《注山海经·引河图》中所说,“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若以为伏羲出生在雷泽,其实这是一个误断,这里说的很清楚,《诗·含神雾》记载说的“大迹出雷泽”,这是一个巨大脚印的出处在雷泽,华胥这位老祖母踏了,怀了孕。雷泽是华胥怀孕的地方,并没有说明是伏羲圣诞在什么地方。
对上述各典籍的记载,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一是华胥所处的时代,即伏羲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群婚、乱婚时代。
二是说华胥踏了“宇宙上帝”的使者的巨大脚印,获得了宇宙信息因子,华胥怀孕,生下了伏羲。
三是伏羲的氏族部落的母系部落是华胥部落,而华胥部落的发源地在雷泽。雷泽是伏羲部落的发源地。
于伏羲,这里说明了下列几个问题:
一则说明了伏羲的母族是华胥氏族;
二则说明了伏羲的母亲是华胥;
三则说明了华胥在雷泽因踏上了一个大脚印怀了孕。
成纪在中国西北高原,而雷泽则远距成纪,雷泽与成纪是何关系?华胥在雷泽怀孕了伏羲,怎么到成纪才生诞伏羲?华胥——雷泽——成纪——伏羲,构成了伏羲出生的轨迹图。
这个问题前人是研究了的,清代《黄氏逸书考》引《河图稽命徵》说:“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
(1)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怀孕。
(2)生伏羲于成纪——伏羲诞生圣地成纪。
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历史的回光明白告诉人们一些规律的现象。一个人的要害是头,一个民族的开起是这个民族的始祖。民族始祖是这个民族的头,民族始祖的诞生,诞生的圣地,民族始祖的名号,潜藏了这个民族的秘密。
万物土中生,大山受自然风化,由大至小,由高至低。这是规律。中国西高东低,中华民族的始祖诞生于西方偏北。之所以偏北,即西北,北方属水,打个比方,北方是一天24个时的子时,是盛阴的方位,万物负阴抱阳,无阴不生。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生于西北高原,炎帝神农氏也生在西北高原,早于炎黄二帝的太昊伏羲当然生在西北高原。在其它方位不可能诞生中华民族的始祖,宇宙、中国版图与古中国本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太极图。雷泽在东方偏南,成纪在西方偏北,一是东南,一是西北;一是泽,一是山;伏羲风姓,华胥孕地雷泽,一者是风,一者是雷;上天下地,一者为天,一者为地;一东一西,一水一火。此乃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搏,水火不相射,构成了一幅伏羲出生太极图。地右转,无阴不生,在泽所孕;天左旋,无阳不长,在山所生。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伏羲出世了。
这儿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华胥,是伏羲的母亲,这位民族的老祖母。因此,首先应当把华胥弄清楚。
庄子有赫胥氏之说⒆。清代俞樾则认为赫胥氏即华胥氏。
考华胥,在远古时代,华胥可以是一个氏族的名称,可以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名称,也可以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例如禹娶于涂山,其妻即涂山氏,这是一样的道理。在这里,涂山是地名,又是人名,又是禹妻名曰涂山氏。在这里,华胥成了伏羲母亲的名字。清代吴秉权在《纲鉴易知录》中则有伏羲“母居华胥(今陕西省蓝田县)之渚”之说。在《历代陵寝备考》中,也有“伏羲氏,风姓,母居华胥之渚”的说法。这说明华胥是个地方,而且也有了确切的地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但在山东省泗水有“华胥山”,并且还有“华胥渚”。究竟孰个为是?这个问题就由待于研究了。
古有华胥之国。
华胥之国在哪里?
列子有这样的记载:“华胥之国在合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距)齐国几千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好,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乐已,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憎,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石挞无伤痛,指摘无痛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林,云雾不该其视,雷霆不乱其所,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23)。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华胥之国是一个理想的“天堂神国”,是一个距齐地不知几千里的美丽国度。其具体地点在“合州之西,台州之南”。这里说的“(距)齐国几千里”,不是说真的“几千里”,这儿是个形容词,只是说离齐国“很远”罢了。在这个“天堂神国”的国度里,人人平等,没有国王,人们自然而生,自然而乐,不知生死,不知痛苦。入水不溺,入火不炎,行走天空如履平地,人人自由得如天上飞的鸟儿,如水里自由漫游的鱼儿,无忧无虑。这儿太美了!华胥是谁?是“南海观音”般的女神,是人类的圣母。伏羲是人类伟大的圣人,能生下这位大圣人的是圣母——华胥,只有这里——“天堂神国”,才能接受宇宙上帝的受孕恩赐。因此,华胥这个理想的“天堂神国”是人类理想的地方。其实,并非真有其国。但是,人类还是真诚地向往其有。这个古老的“华胥之国”是否就是清代《纲鉴易知录》所说的在“陕西蓝田”呢?位于山东省的齐国与位于陕西省的蓝田县也够远的了,对于古人来说,也算一个遥远的距离,也可以用“几千里”去形容。
考古发掘资料证明,陕西蓝田人距今在100万年以上,这些历史事实说明一个重大问题,在100多万年前,华胥氏族已经在这儿生殖养息了。我们从后人的认可程度看,炎帝与黄帝都生在陕北高原,这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与华胥氏族不是没有关系,因为这儿是100多万年前蓝田人的发祥地。伏羲的母族华胥生在陕西蓝田是大有可能的。而“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的雷泽与陕西有着一个遥远的距离,这个问题则说明了华胥氏族的迁徙。其原因在远古时代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气侯与人类生存需要的原因,变则生,易则生,一成不变的环境不能适应人类生存的需要,特别是对于生产力低下的古人。这个迁徙,不是一千年两千年、或者说一万年两万年所能完成的事,那是历经多少万年。在100万之间,古人类发生了多少灾难,这是非今人所能想象的。这就是不少古文化遗址,存在“多少年~多少年”的缘故。我们认为华胥氏族这个古老的中华民族之根,原在陕西省蓝田,古人不仅因生存逐水草而居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古人有“太阳崇拜”的原始宗教因缘。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金鸟”飞起的地方,后来“逐日”追逐太阳迁徙到了这儿,当时,这儿距离大海有多远,未考,但是这儿也接近大海不远了。在今山东省的泗水养殖生息,这儿的生活时间长久了,氏族以地命名,山命名为“华胥山”,这儿的“渚”,命名为“华胥渚”,这样是合乎情理的。
再者,我们应当把山东省泗水的“华胥山”与“华胥渚”与“雷泽”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顾实说:“胥,疋,雅,夏古今通,华胥即华夏也。上古知母不知父,伏羲之母曰华胥氏,而古人以用字无,华胥特为华夏,遂为吾种族之名”⒇。所谓“华胥”氏族,其实就是华族。华胥牵涉到我们民族的命名。
为何要用“华”命名?
华胥氏也称赫胥氏,“华”与“赫”同意,赫赫光华的意思。形容赫赫光毕的花朵。因此,华胥又称花胥。“华”与“花”本一字,因此,“华”是艳丽的花朵,像花儿那样美。古人对花异常崇拜。《易·说卦》说,“帝出乎震”。这里,帝指的就是伏羲。郭沫若说:“古人固不知有所谓雄雌蕊,然观花落蒂存,蒂熟而为果,果多硕大无朋,人畜多赖以为生。果复含子,子之一粒复右化而为亿万无穷之子孙。所谓华华鄂不,所谓绵绵瓜瓞天下神奇更无过于此者矣。必必至神者之所寄,故宇宙这真宰即以帝为尊号也。人乃天帝之替代,因而帝号遂通摄天人矣”(24)。花落蒂存道出宇宙天道的生生不息,道出了人世间的繁衍生息的真蒂,蒂被捧为至尊的地位,花至尊矣!花成了人世间的向往与崇拜。
《说文》说:“胥,蟹醢也。”华胥本身也就是花醢,也就是花蜜。华胥其意是美丽而又甜蜜的花朵。这也就是说,华胥是是美丽而又甜蜜的一枝花。伏羲有宓羲之称,“宓”即“蜜”,生生不息也。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少昊金天氏也居于“华胥之渚”,这儿是花的国度。中国是莲花的故乡,莲花是西王母的乘器,古人把莲花看得最高贵、最圣洁,认为是生命与智慧之源。“华”者,花也,“华”者,华是日光,花美太阳所致,太阳崇拜也。这说明华胥氏族是一个爱花爱美的氏族,是一个太阳崇拜的氏族。
更有趣的是伏羲风姓。风者,从天,是万物的中介,是万物繁殖的生生之源。在母亲社会,子从母。那么,华胥的全名应当是“风华胥”。因此,伏羲之生犹如花的种子是借天风刮来的。花种落在地上,被泥土所包,待冰解雪融,大地回春。这大概是伏羲之“伏”,庖牺之“庖”的意思。所以,《易·震卦》有“震遂泥,未光也”之说,这大概是“伏羲”本意之说。由此,我们说华胥这位老祖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女神。
至于“中华”,所谓“中”者,是五行概念,由四方神所说,土是中,言“中”即言土,有“中”即有土,所谓“中华”其意说的是“花一样美的大地”,也即是花一样美的国度。至成“中华”之说。那么,华胥就是“中国”的老祖母了。
这位老祖母涉及到伏羲的出生地,是雷泽,还是成纪?因此,我们还应当对“雷泽”进行考究。
雷泽在哪里?关于雷泽不少典籍作了记载:
(1)战国时期的《楚帛书》(据何新译文)作了这样的记载:“曰“有龙雹(庖)氏,出自雷(泽),(于)淮(水),氏曰有鱼(虞)。”
(2)汉代司马迁则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25)。这么说来,雷泽当在今山东省境内。今山东省的荷泽古称雷夏泽。
(3)司马贞说:“雷泽,泽名,即舜所渔之地,在济阳”(26)。这里把雷泽的地理位置说的很清楚,雷泽在今山东省境地。
(4)《一统志·一八一卷》记载:“曹州府下言雷泽即雷夏,在今山东菏泽东北。”
(5)《水经注·瓠子河》记载:“瓠海又左经雷泽北,其泽薮在大成阳县故城西北十余里,昔华胥履大迹之处也。”
雷泽是震泽之雷泽,还是雷夏泽这之雷泽呢?
考雷夏泽,在今山东省荷泽与河南省濮阳之间,这个区域离吴西的雷泽太远了。由此,我们认为雷泽当为今山东省荷泽与河南省濮阳之间的雷泽为是。此说也佐证了司马迁与司马贞所记述关于雷泽地理位置的正确性。
“华胥履大迹于雷泽”,伏羲的母亲华胥在雷泽踏上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怀了孕,生伏羲于成纪。
伏羲的母亲是华胥,伏羲是风姓,那么,伏羲的母亲华胥姓什么?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本乎母。姓源于生,源于母,源于母姓,源于母系社会。儿子之姓从母,这大概没有问题。伏羲“风”姓,华胥当然是“风”姓,我们说,华胥的全名是风华胥,这也是可以的。
伏羲氏族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是龙。龙是伏羲氏族的图腾的形象,是一个氏族力量的代表,也是伏羲氏族向往的保护神。龙生于水,跃于水,是水中物。大海里有水,然而太遥远了,人类在远古时代不能涉及。大泽里有水,泽界于大海与陆地之间,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极相关,人类可以从泽里可狩猎,可采集。大泽里有龙吗?有。雷泽是产生龙的圣地。
《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
这句话中的“雷神”是不存在的,“龙身而人头”同样是不存在的。古今世界上,没有此物长到彼物头上的先例。实际上,这句话应当这样诠释:在雷泽一带的大地上,有一位人世间的“上帝”,(其是)龙氏族的头领。这位龙氏族的头领就是华胥。这就是说,伏羲的龙崇拜不是从伏羲方始,而是子从母,这反映了当时母系社会的真实性,没有丝毫夸张之显。
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在雷泽区域,今河南省濮阳西水坡的古墓葬中,出土了6000多年前的蚌壳龙,这说明在远古时代,龙氏族在雷泽存在的可能性、历史性(27)。
龙是龙氏族的标志。所以说,在雷泽这一带,在远古时代,有龙氏族生活。华胥氏族就是这个区域生活的古老氏族。华胥老祖母是龙氏族母系氏族头领——“龙氏族人头”,大概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伏羲氏族的母族——华胥氏族——是生活在雷泽区域古老的龙图腾氏族。华胥在雷泽履巨人迹怀孕,在西北高原成纪生下了伏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4#
发表于 2009-6-12 17:19:36 |只看该作者
注:
———————————————
⑴ 汉代应劭《风俗通义》。
⑵ 汉·班固:《白虎通》。
⑶《汉书·律历志》。
⑷ 晋·王嘉:《拾遗记》。
⑸ 唐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⑹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⑺ 唐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⑻ 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元君庙仰韶文化墓地·附录三》,131~132页,文物出版社,1983年。
⑼ 考古研究所体质人类学组:《陕西华阴仰韶文化人骨》,《考古·1977年·4期》。
⑽《太平御览·七十八卷·孝经·钩命决》。
⑾罗泌《路史·后纪·卷一注引宝椟记》。
⑿《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七·<孝经纬>·<援神契>》。
⒀《古微书:引春秋纬·元命苞》。
⒁《初学记引<春秋纬>·合诚图》。
⒂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谓水》。
⒃ ⒃唐代·司马贞·《三皇本纪·自注》。
⒄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⒅明代·胡缵宗·《秦安县志》。
⒆《卦台记》《秦州志》。
⒇《伏羲庙》,甘肃人民出版社。关于伏羲都于成纪,《帝王世纪》这样记载道:伏羲的母亲华胥履大人迹“而生包牺,长于成纪”或者说,“生庖牺于成纪”。《汉书·地理志下》这样记载道:天水郡,领县十六,成纪是其一。东汉明帝时改天水郡为汉阳郡,《后汉书·郡国志五》曰:汉阳郡领十三县,成纪是其一。在成纪城下,南梁刘昭补注引《帝王世纪》这样记载道:“庖牺氏生于成纪”。在今天水有汉成纪,也即刘昭认定的古成纪。今人多从此说,认定成纪即伏羲故里。元代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在今天水讪西关创、建了伏羲庙,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武宗准命奏立伏羲庙于秦州(今天水),明、清两代皆有修葺,庙占地1,3公顷,规模宏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水伏羲庙三进院,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庙门口石筑台基上屹立牌房三间,庄严雄伟。紧挨牌房是长17米、面阔五间的悬山式大门;步入大门是长52,6米、宽32,8米的前院;再进仪门是中院,与前院面积等同。主体建筑先天殿座落在砖筑月台上,长26,4米,宽13米,高3米。殿宇飞檐挑角,雕梁画栋,饰有螭首、鸱尾、龙头、卷云,并有缠枝牡丹与之相映。其前檐有6株隔扇,两尽间设有透花木雕圆窗,为团龙戏珠图案,上有殿身七架,下檐回廊周旋。天花板正中绘有河图八卦,四周是按先天八卦卦序排列的64卦重卦图。殿内有两排8根金柱。正中神龛内塑有伏羲巨像一尊;其身披树叶,手托八卦,赤臂跣足,炯炯有神。先天殿侧有朝房、碑房、庑殿、鼓乐亭等,后有太极殿,俗称寝宫。其内也塑有伏羲像。殿与亭之间,有古柏64棵,龙枝札干,苍劲青翠。明代以来,每逢农历正月十六日伏羲诞辰,甘肃一带龙的子孙,便来这儿此朝谒人祖伏羲 
(21)《郭树声等·文物·1983年11期·甘肃大地湾遗址1978~1980年发掘的主要收获》。
(22)《太平御览·七十八卷》引《遁甲开山图》。
(23)《庄子·马蹄》。
(24)《列子·黄帝篇》。
(25)《国学丛刊·华夏考原·1卷·2期》。
(26)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篇·释祖妣》。
(27)《河南考古四十年·仰韶文化时代》,74~75页,河南人民出版社。
---------------------------------------------------------------
伏羲要旨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早于炎帝、黄帝,“三皇之首”。    
三皇之首伏羲氏就出生在渭水流域的成纪(今天水秦安县)。伏羲是中华民族心智的先启者,是人类从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代的探路人。以伏羲为代表的集团部落,有着自渭水流域(黄河上游支流)向黄河中游迁徙的艰辛过程。传说他后来称王,都城于陈(今河南淮阳,卒于陈(今淮阳县城北1.5公里的蔡河之滨,自古建有太昊伏羲氏之陵),在位长达160年之久。
史载:“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即今秦安、秦城一带。后徙至陈仓(今陕西宝鸡),又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死后葬南郡。
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于庖厨”。伏羲通过仰观俯察,了解自然万物,所画八卦是用8 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利用八卦进行占卜吉凶,希望得到神意的显示,正是这种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奠定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
  伏羲陵墓--太昊陵,是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而建。太昊陵庙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太昊陵庙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全部建筑分布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如果把所有南北向的大门都打开,可以从太昊陵庙大门直望到紫禁城中的伏羲陵墓。号称“十门相照”。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1997年6月26日,朱熔基参观太昊陵,题“羲皇故都”。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丝绸之路西入陇上的第一重镇。1992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天水,亲笔题写了“羲皇故里”四个大字。   
每年正月十六为伏羲诞辰[也有说是农历五月十三日],实为春祭,农历七月十九,为伏羲祭日,为秋祭。   
相传伏羲在伏羲画卦台,画下伏羲先天八卦。   
关于诸葛亮的隐居地和“三顾茅庐”的故事。据我所查资料,有2个比较影响大的说法。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的时间是一致的,但是究竟是发生在哪里?是襄阳隆中,还是南阳[《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阳”],没有定论。
--------------------------------------------------------------
人 间 灵 物
    “蓍草”是最为神灵的物品。伏羲用蓍草画卦, 皆因为蓍草最能够与人通灵。因此有“神蓍草”一说。历代帝王派人来伏羲陵竭祖,必定要带“蓍草”作为信物。 
    “子孙窑”是太昊陵的另外一个神灵物品。“子孙窑”在太昊陵显仁殿东北角青石台基上。在东向的一块长70厘米,宽40厘米的青石上有一个圆圆孔。这就是“子孙窑”。      
    “子孙窑”有六千多年历史。初始是在庙会期间如果男女双方有意,你摸摸窑孔,我也摸摸窑孔。会意后大家就可以把婚姻定下来。    
    现在到太昊陵的人都要来摸摸“子孙窑”。希望自己多子多孙,子孙健康平安。对青年女性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重大事情。老者要替自己摸,更要替自己子孙摸。小孩子也要为自己的将来摸。多少年来,“子孙窑”已经换过好多次,最近一次是1984年换过。 
------------------------------------------------------------
诗 文 颂 歌
    《尚书.顾命》孔安国说,“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以作〈易〉。”    
    《周易.系辞下》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系辞》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道。”    
    矛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1928年]“伏羲是中国“可靠”古籍所载的一个最早的皇帝。”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当前要特别注意反对那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         
    1997年6月26日,朱镕基参观太昊陵,题“羲皇故都”。        
    著名学者荣格在英文版《易经》再版序中说“时间人类的唯一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6000年之久仍然具有价值,而且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用中国易学治理国家起了富国强兵的效应。为此,明确提出:"不知<<易>>者,不得入阁"的组阁原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2 17:21:5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大同周易网    吉ICP备09008463号-1

GMT+8, 2024-4-29 13:34 , Processed in 0.1452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