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同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气的先天与后天的来源与关系

[复制链接]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4 20:11: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医将元气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之元气,禀受父母,即,元气从卵子受精开始而开始,伴随着受精卵成长而成长,直至生命从母体分离为止,先天元气物质在生物体内总量也就达到最大值。随着生物生命演绎,而不断被损耗,当其消亡时生物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生物从母体分离后先天元气就再也没法在生物体内合成了,人们所能做的是尽量减少消耗,激活体内储备而已。后天之元气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也是维持生命的能量物质。先天之元气与后天之元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出生之前,先天之元气的存在已为后天之元气的摄取准备了能量物质基础,出生之后,后天之元气的不断补充减少先天之元气的消耗。
   简单来讲:先天元气与生具来,一生中损一分少一分,很难再补充。后天元气由以脾胃为主的五脏六腑所化生,是五脏六腑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天元气不足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行,必须抽调先天元气来维持正常的生理运转,由于先天元气的难以补充的特点与有限性,先天元气的耗尽之时即是生命终止之日。
                                   
借用百分比划分人体元气的一种尝试

1.百分。人元气的最高境界。也是超人的境界,进入神的境界的开始,是修炼者的追求目的。已非人的层次。故人一生中元气充沛是相对的,元气不足是绝对的。
   2.80---99分。人体元气充沛,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身体健康。属中医的阴平阳秘的阶段。此期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正常。在人群中的比例不会超过15%,甚至不到10%。
   3.60---80分之间。此时人体处于大家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属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下降或紊乱所致。此时一有不适,但稍加调理,即可恢复到健康状态。如常见的感冒、上火、乏力等常见病多属于此范畴。占常规人群中的60%左右。但此期的自我修复,需要动员较多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参与,但此时的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显不足之象,故在调理时要时时顾及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
  4.40---60之间。此时人体多表现为精力下降,畏寒、怕冷、乏力、食欲减退、性欲下降等症状,但在西医常规体检时又无脏器损害、生化指标的异常。此期人体呈明显的虚弱状态。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已严重不足。
   5.20---40之间。此时人体内,出现明显的器质性损伤,西医的常规检查已有明显异常。此时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命需要,对机体损伤的修复已无能为力。必须借助外界之力来减少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的耗损,来促使疾病的恢复。
   6.20分以下。已是重病缠身。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经长期逐渐消耗,以至枯竭之时。而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耗尽之时,也就是生命终结之日。
   如果按以上划分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大多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强壮者较少。
   60--80分之间的人群有头痛发烧等小病,经过调理与治疗是容易康复的。但人体的疾病发生是由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本身因素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身体康复后是不可能一劳永逸,再不生病的。所以任何幻想人体疾病恢复后永远健康是不现实的。
  40---60分之间,此时的治疗至关重要。中医的调理以其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有其先天优势。正是中医大展宏图之时,如治疗正确,人体很容易恢复到60---80分状态。但由于中医界人才凋零,挂羊头卖狗肉者比比皆是,反使中医蒙羞。而西医在此节段因其理论基础的局限性却难有作为不可不知。但西医最近几年逐渐重视的营养学再加上星状节神经阻滞疗法正可弥补此不足,惜难得西医界重视。
  20---40之间人体已出现器质性损害,人体自我修复能力严重下降,此时单靠中医的整体调理难以使人体恢复到60--80分状态,西医的手术、介入治疗有其明显优势,局部病灶的治疗,不仅节省了严重不足的自我修复能力,而且更有利于人体的自我修复。此时过于相信中医,排斥西医治疗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应采取西医的局部与中医的整体的治疗方案方能使身体尽快恢复到60---80分状态。
  20分以下,以保命为先,减少病人痛苦,延长寿命。慎重手术治疗,中医在此阶段亦有明显优势。尤其是重灸疗法为上,惜知者甚少,何况能用者?明珠暗投,中医之命也!


                                     中医学整体观纵横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认为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决定了它们彼此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产生复杂的病理反应。这种整体的联系或影响,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而实现的,具体表现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锅炉整体的结构包括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两大部分。锅炉中的炉膛、锅筒、燃烧器、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构架和炉墙等主要部件构成生产蒸汽的核心部分,称为锅炉本体。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部件是炉膛和锅筒。

蒸汽锅炉的作用就是产生尽可能多蒸汽来转化为热能为工业生产提供动力。锅炉本体与辅佐设备构成锅炉整体,为蒸汽的产生提供可能。

蒸汽锅炉能自己产生蒸汽吗?答案是不能。蒸汽锅炉只是一种工业设备,必须锅筒的水适量,炉膛里的火力充足,才能产生足够的蒸汽,达到或接近理想的气压,获得气能。符合设计的理想。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锅炉本体与辅佐设备只是一种工业设备,在不进行工作的情况下,不是真正的蒸汽锅炉。只有在正常或勉强进行工作的情况下,才是真正的蒸汽锅炉。

2. 蒸汽锅炉的设备正常,只有锅筒的水适量,炉膛里的火力充足,才能产生足够的蒸汽,达到或接近理想的气压,获得气能。二者缺一或不足,均难得到理想的气压。

3. 使用方法的是否得当,决定蒸汽锅炉的寿命。  

4. 在使用过程的或大或小的故障,再好的修理技术与调试,亦难使蒸汽锅炉恢复到原设计的理想寿命。

总之:运行中蒸汽锅炉已是一个获得生命的整体,密不可分。锅炉本体辅佐设备是物质基础,水火的充足是条件,良好的使用方法是手段。三者缺一不可。


看过以上我们是不是发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蒸汽锅炉的工作原理有很多相似之处:

1. 人体由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皮毛肌肉,七孔九窍等构成,气机运行停止时为死尸,气机运行时为人体。而中医学研究的是活人,而非尸体。

锅炉本体与辅佐设备只是一种工业设备,在不进行工作的情况下,不是真正的蒸汽锅炉。只有在正常或勉强进行工作的情况下,才是真正的蒸汽锅炉。

2. 人体的生存离不开阴阳气血的运动变化,蒸汽锅炉的运行亦是在水火的运动变化中进行。

3. 人体的生存时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蒸汽锅炉的运行又何尝不是如此。

只不过蒸汽锅炉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其结构工作原理可以为我们所掌握与操纵,比较简单。而我们有意或无意制造出来的人类的秘密,在现今科学技术发达的情况下,亦有很多不解之谜。我们暂以相似的整体观念为基础,不敢说能解开中医之秘,但可以为学习和使用提供一种省时省事的方法。

                                  中医阴阳学说纵横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人类生命的起源是阴阳二气交合的结果。在生理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百病不生。在病理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在诊断上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在防治上强调调和阴阳。由此可知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自中医学形成以来,中医名词的理解只可意味,难以言传,导致民众难以了解中医,致使中医学精髓掌握在少数人之手,出现难以传承的尴尬局面。
   现以阴阳学说之理,借蒸汽锅炉之实,试论之:

   蒸汽锅炉要想正常工作必须有锅中之水,炉中之火。水在火的加温下,沸腾后产生蒸汽,蒸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气压。气压的大小是由锅中之水,炉中之火决定的。以阴阳学说来说水即阴,火即阳。
   气化:气的运动变化。有不足与有余两种情况。蒸汽量不足,气压低于正常值为气化不足。反之为有余。
   阴阳平衡:火水比例,蒸汽量合适,气压正常的状态。有低水平及高水平之分。
   阴盛:水正常火少的状态。气压不足。---寒证同理。
   阳盛:水正常火多的状态。气压有余。---热证同理。
   阴虚内热:火正常水少的状态。气压先有余随即不足。
   阳虚:水正常火少的状态。气压不足。
   虚火:有两种。一种是阴虚内热。一种是火力衰微,难以加热锅中之水,浮热在上的状态。
   实证:水火正常气化正常,外周管道不利,气压升高的状态。
   虚证:水火不足,气化不足,气压下降的状态。
   理解了以上名词的解释,再来看中医的阴阳学说,又有何难解之处。
                                   脏腑五行学说纵横

脏腑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在中医看来身体任何部位的不适或疾病均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的结果,人体的任何不适与疾病的症状,都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人体的五脏六腑互为表里,通过经络的联系,与四肢百骸、皮毛肌肤构成一个稳定的网络系统。而脏腑功能的失调均可在其网络系统方面表现出相应的异常症状。中医通过对其外在表现的症状的分析可查知属何脏腑功能失调或不足所引起的。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引用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生理特性来解释人体脏腑功能的工具,使脏腑功能条理化,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掌握,其作用在对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皮毛肌肤等的各自归类上,并非是中医学的核心,只是中医学的的外围组成部分。但被习医者有意或无意中的夸大,成了故弄玄虚之辈以示其能的工具。
    在此不是老生常谈脏腑的功能,何为表里等等。现就脏腑如何影响人体、控制人体这个网络系统的?
    众所周知,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均不可离开能量的合成与分布,人虽为万物之灵,亦不能外此规律。人生的生、长、壮、老、已岂能除外?但人体是如何进行能量的合成与分布呢?
    在现代医学看来能量是通过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参与合成而来,才能保持人体正常生理运转。
    两千年前的古老的中医学亦不能清楚的了解整个消化吸收合成能量的过程,但也知道人体所需能量的合成与分配是五脏六腑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将其当时所能了解的脏腑的功能及调理方法留传下来,创立了脏腑学说。在其学说的指导下,后代医家经过不断的实践,在调整人体所需能量合成与分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中医学看来,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根基。意思是说,肾气与生俱来,是启动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脱离母体之后,营养物质的摄取是由脾胃来完成。但人体所需的能量的合成则是五脏六腑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体能量的合成工作模式与风扇的工作原理相似,脾胃为中轴,心肝肺肾为扇叶,风扇的正常运转,是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风扇的每一周的运转则产生一定的动能,中轴四梢任何部位功能的不足,都导致风扇动能的下降,人体也是如此。人体五脏六腑的每一次正常的运转,亦会产生一定的能量供身体应用。也就是说生命所需的能量是脏腑功能正常运转的结果。
    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人体所需的能量的合成与分布则正常,人体的自我修复与调节功能就能达到最佳状态,身体就健康。反之则导致疾病的发生于发展,甚至死亡。
    中医学正是通过对五脏六腑功能的调整,使机体获得尽量充足的能量供应,使人体自我修复与调节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来减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疾病的发生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中医学通过对五脏六腑功能的调节,使能量供应尽可能的恢复正常,促使人体的自我修复与调节能力发挥作用,使身体逐渐恢复终至痊愈。
    此理能明,就能知道中医为什么治病治根了。
                                    中医是怎么治病的?

中医治病,由来已久。但中医是怎么治病的?中医为什么能治病?为什么中医的治疗效果难以复制?这些问题困扰中医业医者已非一日。也成为一些人叫嚣着取楴中医的言辞之句。
   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大多人会说,中医是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病的。但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是中医的治病方法,就像西医用西药、手术等方法一样,他们只是治病的手段而已。西医会说,我们应用抗生素来杀灭体内的致病细菌,用手术切除体内的发病组织来治病的。这些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而你们中医是怎么治病的?能说一下吗?中医会说:我们是通过整体调整来治病的。什么是整体调整?又怎么进行整体调整的?相信大多数中医的说辞很难让病人、西医明白。为什么?
   两千余年,自黄帝内经出现以来,被中医界奉为经典,始终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虽然符合临床需要,但其理论的玄奥难以被大众了解。只能被极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中医从业者不过以此为饭碗,背几首汤头歌诀,识几味中药,治好几例病,便自以为已得中医之妙,已是中医。不知其所用之法不过是中医验方而已,就像现在感冒去药店买几盒非处方药罢了。试问:现在药店的卖药人员是不是医师?那会用中药验方治病的人员是不是中医?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
  出现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医理论的深奥不能被大众了解,甚至不能被大多中医从业者理解、学习。而要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就要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化作通俗的大众语言,让大家了解中医,让中医从业者能易于学习,使用。
    整体调整就是通过全身机能的调整,使机体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使其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各司所主,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时机体处于内在的和谐。在中医看来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我们不妨把此整体调整理解为调理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以便使大家易于理解与学习。
   中医的整体调整总的来说是调理人体的阴阳。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我们不妨将此理解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强属阳,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属阴。增强与下降,均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我们不妨将此理解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的下降与增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著多种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我们可将此理解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是无限的,在修复能力增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修复能力衰竭的危机,治疗时要防微杜渐。
  我们可把中医阴阳的调整换言为对人体自我修复功能的调整,而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大多人能够认可,对中医从业者来说,也便于理解与学习。
  中医对阴阳的调整,是怎么进行的?通过那些途径进行的?
  在中医看来,任何疾病的的外在表现都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经络运行不畅的结果。通过对五脏六腑功能的调整,经络运行的调节。来使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恢复正常,疾病自愈。这就是中医的治病原理。任何的治疗方法都是围绕此原理进行的。
  概而言之,中医治疗的不是疾病的外在表现,而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中医治病除根的根本所在。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医治疗同一种疾病有些效果好,有些效果差?
  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因病人体质不同,在治病求本的过程中,治疗方案亦有差异。故治疗效果要看中医师的造诣,即对临床病情的整体把握程度。而现在西医在病情明确诊断后,千篇一律的用药的现实下,有临床经验的医师,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其理相同。
                      元气(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易亏难盈论

人体的元气由先天元气及后天元气两部分构成。先天元气与生俱来。后天元气由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在体内合成被人体可利用的能量转化而成。
    先天元气与生俱来,在出生后须赖后天元气的滋养方能发挥其作用。先天元气充沛,又得后天元气的充分滋养,则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先天元气不足,后天元气充沛,可维持身体需要,体质虚弱但无疾病发生。先天元气不足,后天元气匮乏,疾病发生。轻则缠绵不愈,重则重病甚则导致死亡。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先天元气与生俱来,非常法可补。只有在后天元气充沛的情况下,经特种训练方有培补先天不足的可能。
    后天元气是人体进食多种营养物质,经人体脏器的合成。成为可被人体利用的能量,来供应生命的需要。故健全的五脏六腑、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饮食正常),良好的心态,是后天元气来源的基本条件。
    在日常的生活中,长期的后天元气的不足,导致身体动用先天元气来弥补,以使机体得到正常的运转来维持生命的需要,这也同于西医所说的机体的代偿功能。先天元气功能虽然强大,但先天元气不是无限的,长期的损耗必有衰竭之时,衰竭之时也就是失代偿之日----疾病的发生之时。
    而人的先天元气是一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子四十岁、女子三十五岁,元气的损耗达到一定程度,才导致人由青年到中年的转变是一般规律,但由于后天元气的盈亏不同,中年到来时间亦有明显差异。而老年身体的好坏亦有元气的多少,也就是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的存在多少来决定。但人不可能永远年轻的现实是确定不移的。
   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亦是如此。青年期以前最强、青年期较强、中年期下降、老年期明显下降,而此功能完全丧失之时,也就是生命终结之日。就是青年期之前自我修复能力最强之时,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也未必能达到百分之百,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故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自我修复能力不足是绝对的,而自我修复能力有余是相对的,也就是整体不足、局部有余。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保健、治疗中,要明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时时关注人体的元气也就是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方能事半功倍,健康长寿。
                      从人体所需能量角度看强脊炎的发病原理
众所周知,人体生命的机能运转,离不开能量的供应.就像一辆汽车要想行驶,不管是用油用气用电,只有在机器中转化为被汽车利用的能量,才能使汽车行驶,而人体机能正常运转亦同此理.                    正常人体生命所需的能量由两部分构成,一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能量,一种是出生后进食瓜果蔬菜,鸡鸭鱼肉等营养物质在机体中合成而致的后天能量,而两种能量的结合.构成生命进行的物质基础.我们不妨把先天能量的获得看作由遗传而来,把后天能量看作由进食营养所得..那先天能量的多少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而后天能量的众寡可由我们自己决定.
        我们以此理论为基础,是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强脊炎的遗传基因的缺陷,可以看作先天能量不足.我们无能为力.
       2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不洁,不节,起居失常,皆可造成后天能量的不足.
       3. 先天能量不足,后天能量充足者,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可以勉强运转.
       4,先天能量不足,后天能量亦不足,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难以正常运转.
       5人体能量是人体自我修复功能的基础.人体能量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发病与否.
    再来看强脊炎的发病特点.多发于14---26岁之间,而发病者多体质虚弱,小白脸多见,膀大腰圆者甚少,且男多于女.为什么?
       青春期的特点,身体的快速增长,繁重的学习压力,需要较多的能量供应,使不足的先天能量雪上加霜,饮食不洁,不节.起居失常,青春期性欲的缓解方式手淫本无可厚绯,但过则有害,使后天能量不足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使强脊炎发病的由可能变为现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2817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论坛督察 分区版主 版主 高级会员 管理员 超级版主

2#
发表于 2014-1-14 20:16:03 |只看该作者
人身元气又为“原气”、“真气”,是存在于体内惟动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此即指元气而言,故元气广义义简称为“气”。《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允身者也”,此气源于先天而养于后天,但狭义又专指禀受父母的先天之气。在古典气功文献中,常把此“气”字写作“炁”,以示与后天之“气”的区别。
气功学中所言元气,多指先天之“炁”。此“炁”形成于受胎之先,先天细细蕴蕴,生于无形,又谓“原始祖炁”,是推动胎儿内呼吸(潜气内转)的循环动力;在人出生后,即“炁落丹田”,成为启动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原动力,并司理后天呼吸之气、水谷之气、营卫之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气功学中所指先天之“杰”是潜藏的内气,而后天之“气”则着重指形于呼吸之气(外呼吸),故《入药镜》注:“藏则为惹,形则为气”。在人体,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密不可分。出生后“炁落丹田”,为“呼吸之根”,人在进行呼吸活动时,“先天元始祖炁未尝不充溢其中。非后天之气,无以见先天一炁之流行;非先天之炁,无以为后天一气之主宰”(《入药镜》注)。内丹水中要求气贯丹田,即以后天之“气”接引先天之“炁”,发动任、督循环,以达到所谓“再立胎息”的效果。《入药镜》听说:“先天惹,后天气,得之者,常如醉。”即指气功状态中二气混合,呼吸绵绵,任督循环,身心酣畅的自我体验。古代先贤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气功锻炼可以充实元气、调理气机,以达治病强身之目的,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家们并以“元气论”为理论基础,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整套行气、养气的方法和本式,以培补元气、调畅气机,有力地推动了气功学的发展。
气功养生名篇。作者是宋代张澡。文中认为自然界一切均由元气化生,亦讲到人生命,「禀天地之元气为神为形,受元一气为液为精」。主张返老还童,需七返九还,而其七返九还说则与他说不同:「液化为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复化为液,液复化精,精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神」。特别推重服气法,认为「夫长生之术,莫过乎服元气,胎息内固灵液,金丹之上药」。书中对服气法有详细介绍。该论见存于《云笈七签》卷五十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大同周易网    吉ICP备09008463号-1

GMT+8, 2024-4-25 07:59 , Processed in 0.0924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