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同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7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31-40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9 16:21: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31.西山亮座主悟道因缘
 32.洪州水潦和尚悟道因缘
 33.襄州庞蕴居士悟道因缘
 34.五台邓隐峰禅师悟道因缘
 35.沩山灵祐禅师悟道因缘
 36.黄檗希运禅师悟道因缘
 37.长庆大安禅师悟道因缘
 38.古灵神赞禅师点化其本师开悟之因缘
 39.赵州从谂禅师悟道因缘
 40.云际师祖禅师悟道因缘
31.西山亮座主悟道因缘
  西山亮座主,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四川人,生平不详。善于讲解经论,颇为自负。
  一日参马祖。马祖问:“见说座主大讲得经论,是否?”
  亮座主道:“不敢!”
  马祖问:“将甚么讲?”
  亮座主道:“将心讲。”
  马祖道:“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争解讲得!”
  [工伎儿,随着锣鼓等乐器之节拍,表演各种杂技动作的演艺者。和伎者,调弄音乐以配合演艺者进行表演的伴奏者。]
  亮座主大声反问道:“心既讲不得,虚空莫讲得么?”
  马祖道:“却是虚空讲得。”
  亮座主认为马祖的讲法不正确,于是便起身告辞。正准备下台阶,马祖突然在背后大声招呼道:“座主!”
亮座主刚一回头,马祖问:“是甚么?”
  亮座主豁然大悟,连忙向马祖礼拜致谢。
  马祖道:“这钝根阿师,礼拜作么?”
  亮座主道:“某甲所讲经论,将谓无人及得,今日被大师一问,平生功业,一时冰释。”
  说完,再一次礼谢而退。
  亮座主后来隐居于洪州西山,从此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2#
发表于 2009-11-29 16:22:05 |只看该作者
洪州水潦和尚悟道因缘
  洪州水潦和尚,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生平不详。
  一日,参马祖。水潦和尚问道:“如何是西来的意(究竟真实之理)?”
  马祖道:“礼拜著!”
  水潦和尚刚跪下礼拜,马祖突然当胸一脚,将他踢倒在地。
  就在这突如其来的一踹中,水潦和尚豁然大悟。
  他从地上爬起来,拊掌呵呵大笑道:“也大奇,也大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毫头上,识得根源去。”
  说完,礼谢而退。
  后来水潦和尚住山,还经常跟大众提起当年马祖给他的那当机一踹,他说:“自从一吃马师蹋,直至如今笑不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3#
发表于 2009-11-29 16:22:24 |只看该作者
襄州庞蕴居士悟道因缘
  襄州(今湖北襄阳)庞蕴居士,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字道玄,衡州(今湖南衡阳)衡阳县人。其祖上世代以儒为业。庞居士少年时,即悟尘劳苦空,遂发心探求解脱之真谛。
  唐贞元年间,庞居士前往南岳,参谒石头希迁禅师。
  庞居士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
  石头禅师连忙用手掩住庞居士的嘴。庞居士豁然有省。于是留在石头座下参学,并与丹霞禅师成为好朋友。
  有一天,石头禅师问道:“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你自从见老僧以来,在日常事务中,如何用心)?”
  庞居士回答说“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说完,遂呈上自己写的悟道偈子: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
  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
  朱紫谁为号,北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般(搬)柴。”
  石头禅师看了他的偈子,点头表示肯定,并希望他出家,问道:“子以缁邪,素邪(你是打算出家还是当居士)?”
  庞居士道:“愿从所慕。”
  因此,他选择了居士生活,而没有落发出家。
  庞居士在石头座下参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前往江西洪州,参礼马祖。
  初见马祖,他又抛出了那个老问题:“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
  马祖道:“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庞居士于言下顿领玄旨,从前所残留的疑情一扫而光。
  开悟后,庞居士继续留在马祖座下参学,时间长达两年。通过这两年的朝夕参承,他的修证日趋高峻,机辩迅捷,为诸方之所仰慕。
  离开马祖后,庞居士便过起了云游的生活。庞居士所到之处,禅门老宿都争相往复问酬。庞居士皆随机应响,为人解粘去缚。其机锋言辩,皆超出常规,令人难以捉摸。
  有一天,庞居士来到一处讲肆,随喜听某位座主讲《金刚经》。当座主讲到“无我相无人相”的时候,庞居士问道:“座主!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座主被问得无言以对。庞居士道:“某甲虽是俗人,粗知信向(消息)。”座主问“只如居士意作么生(依居士之见,如何回答)?”庞居士于是作偈答曰:
  “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
  劝君休历座,不似直求真。
  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
  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
  座主闻偈,心意豁然,欢欣踊跃,归仰赞叹。
  元和年间,庞居士向北游方,来到襄汉一带。于是在那儿定居下来。他有个女儿叫灵照,没有出嫁,日常就跟着庞居士制作竹漉篱(滤水用的竹器)。竹漉篱做好后,她就拿到集上去卖。他们一家人就靠这个来维持生计。虽然他们的生活清苦,但是,一家人却很自在,过着一种大隐隐于市的生活。庞居士有一首偈子,描述了这种生活场景: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
  父子共团圆,共说无生话。”
  庞居士另有一首偈子,表达了他对即世而出世的在家修行的理解:
  “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虚。有亦不管,无亦不拘。不是贤圣,了事凡夫。易复易,即此五蕴有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若舍烦恼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会得个中意,铁船水上浮。”
  庞居士的女儿灵照,修行也非常好。父女俩还经常一起斗机锋。
  有一天,庞居士问灵照:“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
  灵照回答说:“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
庞居士问:“你作么生?”
灵照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
  庞居士一听,莞尔一笑,知道女儿大事已毕。
  还有一次,庞居士上街卖漉篱,下桥的时候,腿脚不便,跌了一交。走在后面的灵照一见,赶忙上前。她没有去扶她的父亲,而是在父亲的旁边倒下。
  庞居士问:“你作甚么?”
  灵照曰:“见爷倒是,某甲相扶。”
  庞居士临入寂的时候,与女儿灵照合演了一曲极精彩的剧幕--
  有一天早晨,庞居士告诉灵照说:“视日早晚,及午以报(注意一下太阳的高低,到了正午的时候,告诉我一声)。”
  灵照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她匆忙跑进来,报告庞居士道:“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太阳已经到了正中,但是有日蚀)。”
  庞居士一听,便走出户外观看。
  哪里有什么日蚀!庞居士知道上当了,连忙进屋,却发现女儿灵照已登上自己的禅座,合掌坐化了。
  庞居士笑道:“我女锋捷矣(我女儿动作真快啊)!”
  于是,庞居士决定再逗留七天,以便安排女儿的后事。
  庞居士临终前,他的好友州牧于公頔(di)前来问疾。
  庞居士告诉他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说完,便枕着于公頔的膝盖奄然而化。
  庞居士入寂后,他的朋友根据他的遗命,将他的尸体焚化后洒入江湖。僧俗信众无不哀掉。大家都说他就是当年的维摩诘居士。
  庞居士生前有诗偈三百余篇流传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4#
发表于 2009-11-29 16:22:46 |只看该作者
五台邓隐峰禅师悟道因缘 
  五台山隐峰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建州(今福建建瓯)邵武人,俗姓邓,人称邓隐峰。幼年时狂顽不慧,父母管不了他,于是听任他出家。
  出家受戒后,邓隐峰禅师即游学四方。他最初来到江西马祖门下,参学多年,未能见道。后听说石头希迁禅师在南岳大开禅席,于是心向往之。
  一日,邓隐峰禅师向马祖辞别。马祖问:“甚么处去?”
  邓隐峰禅师道:“石头也(到石头禅师那儿去)。”
  马祖道:“石头路滑(你可要小心石头路滑啊)。”
  邓隐峰禅师道:“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说完便开了马祖,前往南岳。
  刚一到石头禅师那儿,邓隐峰禅师也不礼拜,却绕石头禅师的禅床一周,然后将锡杖卓地一声,问道:“是何宗旨?”
  石头禅师回答道:“苍天,苍天!”
  邓隐峰禅师一听,如堕云里雾里,不知该如何应对。
  于是他又回到马祖那儿,并把自己参石头时的情景告诉了马祖。
  马祖道:“汝更去问,待他有答,汝便嘘两声。”
  于是邓隐峰禅师又前往南岳。见了石头,依旧象上次一样问道:“是何宗旨?”
  石头禅师于是“嘘”了两声。邓隐峰禅师又一次哑口无言。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又回到马祖那儿,并且把自己失败的情形报告了马祖。马祖哈哈大笑道:“向汝道石头路滑!”
  邓隐峰禅师经过这两次挫败,决定不再四处乱跑,一心呆在马祖门下,用心参究。后来有一天,终于在马祖的一言点拨之下,豁然有省。
  悟道后,邓隐峰禅师又一次前往南岳,参礼石头禅师。
  一见石头禅师,邓隐峰禅师便问:“如何得合道去?”
  石头禅师道:“我亦不合道。”
  邓隐峰禅师又问:“毕竟如何?”
  石头禅师道:“汝被这个得多少时邪耶?”
  看来,邓隐峰禅师虽然已有所省悟,但还不彻,这次又被石头禅师把住了尾巴。于是邓隐峰禅师决定留在石头禅师身边,继续参请。
  有一天,石头禅师正在铲草,邓隐峰禅师站在他的左侧,叉手而立。石头禅师飞起铲子,将邓隐峰禅师脚前的一株草铲掉。
  邓隐峰禅师道:“和尚只铲得这个,不铲得那个。”
  石头禅师于是提起铲子,邓隐峰禅师便接过去,作铲草的姿势。
  石头禅师道:“汝只铲得那个,不解铲得这个。”
  邓隐峰禅师无言以对。
  不久邓隐禅师又回到马祖那儿。为了让邓隐峰禅师彻底放下,马祖经常不失时机地给予钳锤,以至有一天终于演出了令天下衲子惊心动魄的一幕--
  有一天,邓隐峰禅师推着车子在路上行走,他突然发现马祖正坐地前方的路边,把脚横在路中间,挡住了车子的去路。邓隐峰禅师推车上前,说道:“请师收足。”
  马祖道:“已展不缩。”
  邓隐峰禅师道:“已进不退。”说完,便推车子从马祖的脚上碾过去。
  马祖回到法堂之后,拿着斧子,大声喝道:“适来碾损老僧脚底出来!”
  邓隐峰禅师便走到马祖的跟前,伸出脖子让马祖砍,马祖于是放下手中的斧子。
  邓隐峰禅师彻悟之后,即前往池州参拜南泉普愿禅师。刚到南泉,正好碰上僧众参请,南泉禅师指着净瓶(净手用的瓶子),说道:“铜瓶是境。瓶中有水,不得动著境,与老僧将水来。”众僧无言以对。这时邓隐峰禅师走上前,拿起净瓶,在南泉禅师面前就倒。于是南泉禅师便回到方丈室去了。
  邓隐峰禅师后来又到沩山,直接走进法堂,将衣钵放在上首板头上。沩山禅师听说师叔到了(沩山是百丈怀海的弟子,百丈怀海和邓峰禅师又是师兄弟),于是先具威仪,来到法堂看望邓隐峰禅师。邓隐峰禅师看见沩山禅师来了,便作卧势。沩山禅师便回到方丈里去了。于是邓隐峰禅师便起身离开了沩山。过了一会儿,沩山禅师问侍者:“师叔在否?”侍者道:“已去”。沩山禅师问:“去时有甚么语?”侍者道:“无语。”沩山禅师道:“莫道无语,其声如雷。”
  邓隐峰禅师生活上有个习惯,就是“冬居衡岳,夏止清凉”,一年中就这样南北来来回回地走。唐元和年间,邓隐峰禅师拟登五台,路出淮西,途中正好遇上官军同叛军吴元济交锋,未决胜负。邓隐峰禅师见双方互相残杀,顿生怜悯,说道:“吾当去解其患。”说完,便将锡杖掷向空中,然后飞身而过。两军将士仰头观看,发现眼前的这一幕与前天晚上所梦见的预兆一般无二,于是斗心顿息,各自回营。
  邓隐峰禅师在公开的场合既显神异,担心被人理解为有惑众之嫌,于佛法不利,来到五台山之后,即决定在金刚窟前示灭。他先问信众:“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信众道:“有。”邓隐峰禅师道:“还有倒立者否(还有倒立而化的吗)?”信众道:“未尝见有。”邓隐峰禅师于是倒立而化。奇怪的是,他的衣服居然整整齐齐地顺着身体,没有倒挂下来。后来,众人商量着把他的尸体抬到火化窑里荼毗,却发现无论怎么用力,他的身体却屹然不动地倒立在那里。远近前来看热闹的人,都惊叹不已。当时,邓隐峰禅师有个妹妹,是个丘尼,也在场。她看到哥哥这个样子,于是上前拍着他的尸体,呵斥道:“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ying)惑(眩惑)于人?”说完用手一推,其尸体偾(fen,僵仆)然而踣(bo,僵仆)。
  邓隐峰禅师临终前留下了一首偈子:
  “独弦琴子为君弹,松柏长青不怯寒。
  金矿相和性自别,任向君前试取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5#
发表于 2009-11-29 16:23:09 |只看该作者
沩山灵祐禅师悟道因缘
  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沩山(今湖南宁乡县西)灵祐禅师,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年十五即辞亲,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二十三岁受具足戒。后从钱塘义宾学习戒律。此时,灵祐禅师虽然对大小乘教法以及戒律都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他深感深奥的义理毕竟不能代替实际的修行,更不能保证临终解脱。因引,他决定放弃义学的研究,寻找新的修行途径,他说:“诸佛至论,虽则妙理渊深,毕竟终未是吾栖神之地。”
  于是,他开始外出游方。在巡礼天台智者大师遗迹的途中,灵祐禅师遇见了寒山子。寒山子点化他道:“千山万水,遇潭即止。获无价宝,赈恤诸子。”但是当时,他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后来又在国清寺遇见了拾得,拾得亦同样点化他。这时他才省悟,二位大德是在劝他南下江西参礼百丈禅师。当时百丈禅师尚在马祖塔所在的宝峰山泐潭寺。所以说“遇潭即止”。
  于是,灵祐禅师便直下江西建昌泐潭寺,参礼马祖法嗣怀海禅师,准备跟随他专习学习南宗禅法。百丈禅师一见灵祐禅师,便知道他将来是个大善知识,于是收他为入室弟子,并居参学之首。
  一天,灵祐禅师侍立次,百丈禅师问:“谁?”
  灵祐禅师道:“某甲。”
  百丈禅师问:“汝拨炉中有火否?”
  灵祐禅师即拨火炉,回答道:“无火。”
  百丈禅师不信,于是亲自起来,拿火箸深拨火炉,发现了一些零星小火。他钳起来,举给灵祐禅师看,说道:“汝道无这个!”
  灵祐禅师言下发悟,当即礼谢百丈禅师,并陈述自己刚才所悟的道理。
  百丈禅师道:“此乃暂时歧路耳。经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方省已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原)自备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
  第二天,灵祐禅师随同百丈禅师入山劳动。百丈禅师问:“将得火来么?”
  百祐禅师道:“将得来。”
  百丈禅师问:“在甚处?”
  灵祐禅师于是拈起一枝柴,吹了两吹,便递给百丈禅师。
  百丈禅师道:“如虫御木。”
  灵祐禅师悟道不久,恰逢司马头陀从湖南来。司马头陀告诉百丈禅师道:“顷在湖南寻得一山,名大沩,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之处(前不久我在湖南找到一座风水极好的山,名叫大沩,那是一个手下有一千五百人的大善知识所住的好道场)。”
  百丈禅师道:“老僧住得否?”
  司马头陀道:“非和尚所居。”
  百丈禅师问:“何也?”
  司马头陀道:“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设居,徒不盈千(和尚是个骨瘦之人,而那座山却是丰腴之山。假设你在那儿住山,徒众不会超过一千人)。”
  百丈禅师道:“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我的弟子中是否有人住得此山)?”
  司马头陀道:“待历观之(待我一一观察)。”
  当时,华林觉禅师为百丈手下的第一首座,其德望很高。百丈禅师于是让侍者把他请来。
  百丈禅师于是让侍者把他请来。
  百丈禅师头问司马头陀:“此人如何?”
  司马头陀便请华林觉禅师先謦欬(qing kai,咳嗽)一声,然后走几步,说道:“不可。”
  于是百丈禅师又令侍者请灵祐禅师来,当时灵祐禅师为典座(负责寺院伙食)。
  司马头陀一见就说:“此正是沩山主人也。”
  当天晚上,百丈禅师遂召灵祐禅师入丈室,嘱咐道:“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
  后来华林觉禅师听说了这件事,心中颇为不平。于是,他找到百丈禅师,问道:“某甲忝居上首,曲座何得住持?”
  百丈禅师道:“若能对众下得一语出格,当与住持(如果你能当众对我的问题下得一出格的转语,我当把沩山的住持位子交给你)。”
  说完,便指着净瓶问道:“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甚么?”
  华林觉禅师道:“不可唤作木(木突)(tu,树兜子)也。”
百丈禅师于是问灵祐禅师,灵祐禅师一脚将净瓶踢倒,径直走了出去。
  百丈禅师笑道:“第一座输却山子也。”
  于是,灵祐禅师便前往大沩山开辟道场。
  大沩山山势险峻,山深林密,多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灵祐禅师自来此山,日与猿猱为伍,全靠采拾橡栗充饥,生活极为艰苦。这样过了六七年,竟没有一个人上山来。
  灵祐禅师私自念言:“我本住持,为利益于人,既绝往还,自善何济(我住持此山的本意是想利益众生,既然住在这里,与世隔绝,独善其身,有什么用呢)?”因此想放弃这座山,去其它的地方。当他下山走到山口的时候,只见路上蛇虎交错,豺狼成群,挡住了他下山的去路。灵祐禅师道:“汝等诸兽,不用拦吾行路。吾若于此山有缘,汝等各自散去。吾若无缘,当等不用动。吾从路过,一任汝吃。”话音刚落,虫虎便四散而去。于是灵祐禅师重新回到原来居住的小庵,继续等待因缘。
  这样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懒安和尚带领几位僧人从百丈山前来,辅佐灵祐禅师。懒安和尚对灵祐禅师说:“某与和尚作典座,待僧及五百人,不论时节,即不造粥,便放某甲下(我前来给和尚当典座,等到此山住僧众达到五百人,不管情况如何,我不再当典座,请你放我下山)。”灵祐禅师答应了。
  从此以后,山下的居民渐渐地知道了山里面住有和尚,于是相率共造梵宇。当时,相国裴休任潭州刺史,与灵祐
  禅师关系甚为密切。他对灵祐禅师的弘法活动,经予了很大的支持和保护,尤其是在会昌法难期间。因此,会昌法难以后,大沩山很快就成了四方学人争相辐辏的大丛林。灵祐禅师也因此而成为一方宗主,人称“沩山禅师。”
  灵祐禅师在大沩山说法四十余年,接引了一大批信众,其手下法将林立,多为一方化主。他的接人手段多种多样,其接人公案和法语,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禅林瑰宝。现举三则,从中我们可以一品沩山法味。
  1.上堂:“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泊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人。”时有僧问:“顿悟之人更有修否?”师曰:“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可别有法,教渠修行趣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计,始得。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2.僧问:“如何是道?”师(灵祐禅师)曰:“无心是道。”曰:“某甲不会。”师曰:“会取不会底好!”曰:“如何是不会底?”师曰:“只汝是,不是别人。”复曰:“今时人但直下体取不会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禅道,且没交涉。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
  3.师(灵祐禅师)睡次,仰山问讯,师便回面向壁。仰曰:“和尚何得如此!”师起曰:“我适来得一梦,你试为我原(解释)看。”仰取一盆水,与师洗面。少顷,香严亦来问讯。师曰:“我适来得一梦,寂子为我原了,汝更与我原看。”严乃点一碗茶来。师曰:“二子见解,过于鹙子。”
  上所引三则语录,非常有滋味,若能契会,虽千载之下,亦能与沩山禅师把手共行。灵祐禅师一生孜孜孜不倦地敷扬宗教,长达四十余年,经他点拨,开悟的人不可胜数。他生前甚至说,死后要向异类中行,行菩萨道,作众生不请之友。他曾经上堂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下书五字,曰:‘沩山僧某甲。’当恁么时,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毕竟唤作甚么即得?”。后有人就此公案述偈颂曰:
 “不是沩山不是牛,一身两号实难酬。
  离却两头应须道,如何道得出常流。”
  沩山灵祐禅师入寂于大中七年(853)正月初九,春秋八十三,戒腊六十四,塔于沩山,谥大圆禅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6#
发表于 2009-11-29 16:23:48 |只看该作者
黄檗希运禅师悟道因缘
  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黄檗希运禅师,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未知姓氏,福州人。黄檗禅师生得气貌奇特,迥异常儿,额间隆起如肉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倜傥不羁,人莫能测。幼年即辞亲,于本州黄檗山(今福建福清县境内)出家。
  后游天台山,途中碰到一位奇异的僧人,跟他搭话,言笑自若,如同旧时相好。黄檗禅师仔细打量对方,发现对方目光射击人。于是二人相约一起前行。路经一处山涧的时候,适逢下雨,山水暴涨。黄檗禅师摘下斗笠,植杖而立。正犹豫间,那僧却走上前,要领着黄檗禅师一同渡过溪涧。黄檗禅师道:“兄要渡自渡。”那僧听了,当即撩起衣服,蹑水波而过,若履平地,上了对岸,回头招呼黄檗道:“渡来!渡来!”黄檗禅师呵斥道:“咄!这自了汉。吾早知,当斫汝胫!”那僧赞叹道:“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说完就不见了。黄檗禅师有些怅然若失。
  黄檗禅师后游京师洛阳,偶然碰到了一位曾经从南阳慧忠国师受过教法的年长女居士。那一天,黄檗禅师托钵行乞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这时,柴门里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呵斥声:“太贪得无厌了!”黄檗禅师很纳闷,问道:“你没有布施给我任何东西,却诃责我贪得无厌,这是为什么?”老妇人笑了笑,将门关上。黄檗禅师感到很诧异,于是推门进去,向那位老妇人请教,很受启发。临行前,老妇人指点黄檗禅师前往南昌参拜马祖。
  不巧的是,黄檗禅师刚赶到南昌,马祖已经入寂了。后来,他打听到马祖的塔在石门山,于是前往凭吊。当时,百丈禅师就在那儿守塔,住在塔旁边的一座小庵里。黄檗禅师向百丈禅师说明了来意,并请求百丈禅师传给他平日用功得力的方法。
  百丈禅师问:“巍巍堂堂,从何方来?”
  黄檗禅师道:“巍巍堂堂,从岭南来。”
  百丈禅师问:“巍巍堂堂,当为何事?”
  黄檗禅师道:“巍巍堂堂,不为别事。”说完便礼拜。
  过了一会,黄檗禅师又问:“从上宗乘,如何指示?”
  百丈禅师默然良久。
  黄檗禅师道:“不可教后人断绝去也(你不能象现在这样问着不答话。不能让你的法门将来断子绝孙了)。”
  百丈禅师道:“将谓汝是个人(我还以为你是个人物,没有想到还作这般见解)!”说完站起身,回方丈室去了。黄檗禅师跟随在后面,说道:“某甲特来。”
  百丈禅师道:“若尔,则他后不得孤负(辜负)吾。”
  于是,黄檗禅师便在马祖道场住下来,当时沩山禅师亦在那里参学。
  一日,百丈禅师举自己昔日参马祖之公案。
  公案是这样的:有一天,百丈禅师再参马祖。他侍立在马祖的旁边。马祖拿起绳床边的拂子,高高擎起。百丈禅师问:“即此用,离此用?”马祖于是将拂子放回原处。过了一会儿,马祖道:“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你今后开口说法,将如何教人)?”怀海禅师也擎起绳床边的拂子。马祖道:“即此用,离此用?”怀海禅师听了,也将拂子放回原地。这时,马祖忽然振威一喝。
  举完这则公案,百丈禅师告诉徒众道:“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
  黄檗禅师一听,不觉吐舌。百丈禅师看见他这种表现,问道:“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
  黄檗禅师道:“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以后)丧我儿孙。”
  百丈禅师赞叹道:“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
  黄檗禅师于是便礼拜。
  为了进一步钳锤黄檗禅师,一天,百丈禅师问黄檗禅师:“甚么处去来?”
  黄檗禅师道:“大雄山下采菌子来。”
  百丈禅师问:“还见大虫(老虎)么?”
  黄檗禅师当即便作老虎的吼叫声。
  百丈禅师于是拈起斧头作砍斫老虎的样子。
  黄檗禅师随即打了百丈禅师一巴掌。
  百丈禅师吟吟而笑,知道黄檗禅师已经彻悟,便满意地回到了方丈。
  第二天上堂的时候,百丈禅师对大众讲:“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黄檗禅师从百丈禅师那儿得法后,随即外出参学。后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此山原名灵鹫山,今宜丰县境内)传禅,法席兴隆,座下常住僧人达四五百人,为当时江南最著名的禅宗道场之一。
  黄檗禅师在洪州驻锡的时候,相国裴休当时正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史。他对黄檗禅师极为敬仰,并执弟子礼。裴休后来就是在黄檗禅师的点拨之下开悟的。因此,他对黄檗禅师怀有无尽的感念之情。裴体曾赋诗赞黄檗禅师云:
  “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
  黄檗禅师生前的一些重要讲法,都是由裴休整理的,主要有《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这两本法要,语言清新流畅,说法平实中肯,真可谓字字珠玑,实为禅门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
  黄檗禅师入寂于唐大中九年(855),谥断际禅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7#
发表于 2009-11-29 16:24:02 |只看该作者
长庆大安禅师悟道因缘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别号懒安,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幼年入道,顿拂尘蒙。元和十二年(817)于建州浦城县凤栖寺受具足戒。后受业于黄檗山(今福建福清县境内),学习律乘。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深感所学于自己的真实受用不大,尝自念言:“我虽勤苦,而未闻玄极之理。”于是振锡孤游。在前往洪州的路上,大安禅师碰到一位老父点化他说:“师往南昌,当有所得。”
  于是,大安禅师便径自来到洪州百丈山,参礼百丈怀海禅师。
  初礼百丈禅师,大安禅师便问:“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
  百丈禅师道:“大似骑牛觅牛。”
  大安禅师又问:“识得后如何?”
  百丈禅师道:“如人骑牛至家。”
  大安禅师进一步问:“未审始终如何保任?”
  百丈禅师道:“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
  大安禅师由此领悟佛旨,安心住山,再不向外驰求了。
  后秉百丈禅师之命,前往大沩山辅助同参师兄灵祐禅师,创居沩山,充当典座。在大沩住山期间,大安禅师躬耕助道,克尽职守,为众所敬。后归福州怡山,广化闽中。
  关于他的禅法,我们可以看看他的上堂法语及接人公案:
  1.上堂:“汝诸人总来就安(大安禅师自指),求觅甚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担佛傍家走,如渴鹿趁阳焰相似,何时得相应去!汝欲作佛,但无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净众生之心,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处别讨所以?安在沩山三十来年,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亦不去。汝诸人各自有无价之宝--从眼门放光,照见山河大地;耳门放光,领采一切善恶音响。如是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取,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如人负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道是甚么物任持,便得如是?且无丝发可见,岂不见志公和尚云:‘内外追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珍重!”
  这则法语非常有名,经常被人引用。其要点不外是:是性本具,求佛当观自心;观心当如牧牛,数数调伏,离二边见;自性就在日用处,不即六根,亦不离六根,不可于六根外更觅自性。这些见地是非常到位的。若能依此用功,必定省力,亦必定很快得受用。怎奈人们信不及!
  2.僧问:“一切施为是法身用,如何是法身?”师(长庆大安)曰:“一切施为是法身用。”曰:“离却五蕴,如何是本来身?”师曰:“地水火风,受想行识。”曰:“这个是五蕴。”师曰:“这个异五蕴。”
  日用施为是法身用。即用即体,体用不二。不可于用之外更觅其体。四大五蕴与法身的关系亦复如是:即五蕴离五蕴,不一亦不异。对于这一点,一般学人往往信不及,把它们打成两截,更于五蕴和日用之外寻找自性。这样用功,纵经尘劫,无有了期。
  3.问:“此阴已谢、彼阴未生时如何?”师曰:“此阴未谢,那个是大德?”曰:“不会。”师曰:“若会此阴,便明彼阴。”
  初入禅门的人往往幻想在此阴已谢、彼阴未生所谓的“空档”处体悟自性。似则似矣,是则不是。须知此阴已谢时,本来面目亦不失,亦在放光动地。何必妄想把它们打成两截,徒自疲劳呢?古人讲“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正是用功的奥妙。
  下面,我们再看两则:
  4.僧问:“佛在何处?”师曰:“不离心。”又问:“双峰上人,有何所得?”师曰:“法无所得。设有所得,得本无得。”
  5.问:“黄巢军来,和尚向甚么处回避?”师曰:“五蕴山中。”曰:“忽被他捉著时如何?”师曰:“恼乱将军。”
  这两则公案的落脚处,与上面所举,基本上是一样的,值得我们好好玩味,千万不可把它当作知识来会。
  大安禅师入寂于唐中和三年(883),塔于愣伽山,谥圆智禅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8#
发表于 2009-11-29 16:24:15 |只看该作者
古灵神赞禅师点化其本师开悟之因缘
  福州古灵神赞禅师,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姓氏不详,出家后从本州大中寺受业,后行脚参礼百丈禅师,得以开悟见性。开悟后即回大中寺,欲点化其本师,以报剃度之恩。
  刚返回之时,本师问道:“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
  神赞禅师道:“并无事业。”
  从此以后,神赞禅师便留在本师身边,做各种杂务。
  有一天,本师命他进澡堂给自己搓澡。神赞禅师抚摸着本师的后背,说道:“好一所佛堂而佛不圣。”
  本师回头看了他一眼。
  神赞禅师接着又道:“佛虽不圣,且能放光。”
  又有一天,本师坐在窗前看经,这时恰好有一只蜂子,在不断地撞击着窗纸,想飞出室外。神赞禅师看了这一幕,含沙射影地说道:“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
  说完,便念了一首偈子: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本师一听,连忙放下手中的经卷,问道:“汝行脚遇何人?吾前后见汝发言异常。”
  神赞禅师道:“某甲蒙百丈和尚指个歇处。今欲报慈德耳(我承蒙百丈和尚点化,已经得了个歇处。现在我回来,是想报答和尚的慈恩。)” 
  本师听了,便命令大众设斋,请神赞禅师说法。
  神赞禅师于是登座,举唱百丈禅师的门风,说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本师一听,言下感悟,身心踊跃,说道:“何期垂老得闻极则事(没有想到老了终于得以听闻一乘妙法)!”
  度化本师之后,神赞禅师即前往古灵,开法度众。数年之后便入寂。
  临终前,他剃了头,洗了澡,命众鸣钟。钟声响起,即告徒众道:“汝等诸人,还识无声三昧否?”
  徒众道:“不识。”
  神赞神师道:“汝等静听,莫别思惟。”
  于是徒众皆侧耳聆听。
  神赞禅师即在这个过程中怡然顺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9#
发表于 2009-11-29 16:24:53 |只看该作者
赵州从谂禅师悟道因缘
  赵州(今河北赵县)从谂(shen)禅师,南泉普愿禅师之法嗣,俗姓郝,曹州(治所在今山东荷泽)郝乡人。赵州禅师童稚之时,即孤介不群,厌于世乐,稍长即辞亲,从本州扈通院(亦说龙兴寺)落发出家。后听说池州南泉普愿禅师道化日隆,赵州禅师虽未受戒,便以沙弥的身份,前往参礼。
  初礼南泉,适逢南泉禅师正在丈室中休息。
  南泉禅师一见赵州禅师,便问:“近离甚么处?”
  赵州禅师道:“瑞像院。”
  南泉禅师又问:“还见瑞像么?”
  赵州禅师道:“不见瑞像,只见卧如来。”
  南泉禅师一听,便翻身坐起来,问道:“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
  赵州禅师道:“有主沙弥。”
  南泉禅师道:“那(哪)个是你主?”
  赵州禅师于是走上前,躬身问讯道:“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候万福。”
  南泉禅师知道赵州禅师是个不可多得的法器,遂收他为入室弟子,并令维那僧将“此沙弥别处安排。”
  一日,赵州禅师入室请益,问南泉禅师:“如何是道?”
  南泉禅师道:“平常心是道。”
  赵州禅师道:“还可趣向也无?”
  南泉禅师道:“拟向即乖。”
  赵州禅师道:“不拟争知是道?”
  南泉禅师道:“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邪?”
  赵州禅师一听,豁然大悟。于是前往嵩岳琉琉坛受了具足戒,之后,又重新返回南泉禅师座下。
  在南泉期间,赵州禅师朝夕请益不倦,道业突飞猛进。赵州禅师与南泉禅师经常机锋酬和,相得甚欢。现举数则公案如次,供读者欣赏--
  1.师(赵州)在南泉作炉头,大众普请择菜。师在堂内叫:“救火!救火!”大众一时到僧堂前,师乃关却僧堂门,大众无对。泉乃抛钥匙,从窗内入堂中,师便开门。
  2.师在南泉井楼上打水次,见南泉过,便抱柱悬却脚,云:“相救!相救!”南泉上扶梯,云:“一二三四五。”师少时却去礼谢,云:“适来谢和尚相救!”
  3.南泉因东西两堂争猫儿,泉来堂内,提起猫儿,云:“道得即不斩,道不得即斩却。”大众下语,皆不契泉意,当时即斩却猫儿。至晚间,师从外归来,问讯次,泉乃举前话了,云:“你作么生救得猫儿?”师遂将一只鞋戴在头上出去。泉云:“子若在,救得猫儿。”
  4.师问南泉:“异即不问,如何是类?”泉以两手托地,师便踏倒,却归涅槃堂内,叫:“悔!悔!”泉闻,乃令人去问:“悔个什么?”师云:“悔不更与两踏!”
  赵州禅师受戒后,听说自己的剃度师住在曹州护国院,遂启程前往看望。到了护国院之后,他的剃度师偷偷地把赵州回乡的消息告诉了郝氏家族。郝氏家族的人一听高兴不已,只等来日前来看望赵州禅师。赵州禅师听说此事后,感叹道:“俗尘爱网,无有了期。既辞出家,不愿再见。”于是星夜束装离开了曹州。
  离开南泉后,赵州禅师开始了漫长的孤锡游方之生涯,他的足迹遍及南北诸丛席,并与许多禅门大德有过机锋往来。他曾经自谓云:“七岁孩儿胜我者,我即问伊;百岁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伊。”
  赵州禅师八十多岁以后,才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即现在的柏林禅寺),驻锡传禅,时间长达四十年。在接引信众的过程中,赵州禅师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意味深长的公案。这些公案现在仍比较完好地保存在《赵州禅师语录》中。比较著名的公案有:
  1.镇州萝卜--问:“承闻和尚亲见南泉,是否?”师曰:“镇州出大萝卜头。”
  2.赵州勘台山婆子--有僧游五台,问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蓦直去。”僧便去。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后有僧举似师,师曰:“待我去勘过。”明日,师便去问:“后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蓦直去。”师便去。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师归院谓僧曰:“台山婆子为汝勘破了也。”
  3.庭前柏树子--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
  4.洗钵去--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曰:“吃粥了也未?”曰:“吃粥了也。”师曰:“洗钵盂去。”其僧忽然省悟。
  5.赵州桥--问:“久向赵州石桥,到来只凶略▲”师曰:“汝只见略▲,且不见石桥。”曰:“如何是石桥?”师曰:“度驴度马。”
  6.狗子无佛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曰:“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甚么却无?”师曰:“为伊有业识在。”
  7.吃茶去--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8.二龙争珠--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师曰:“老僧只管看。”
  9.青州布衫重七斤--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师曰:“老僧在青州作得领布衫,重七斤。”
  10.老僧使得十二时--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曰:“汝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乃曰:“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无事向衣钵下坐穷理好。老僧行脚时,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除外更无别用心处。若不如是,大远在。”
  11.下下咬着--师因赵王问:“师尊年有几个齿在?”师曰:“只有一个。”王曰:“争(怎)吃得物?”师曰:“虽然一个,下下咬著。”
  12.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僧辞,师曰:“甚处去?”曰:“诸方学佛法去。”师竖起拂子曰:“有佛处不得住,不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曰:“与么则不去也。”师曰:“摘扬花,摘杨花。”
  除了上述公案之外,赵州禅师还另有几则上堂法语,也非常精彩--
  上堂:“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老僧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佛是烦恼,烦恼是佛。”
  上堂:“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实际理地甚么处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梦幻空华,徒劳把捉。心若不异,万法一如。既不从外得,更拘执作么?如羊相似,乱拾物安向口里。老僧见药山和尚道:‘有人问著,但教合取狗口。’老僧亦教合取狗口。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一似猎狗专欲得物吃。佛法在甚么处?千人万人尽是觅佛汉子,于中觅一个道人无。若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医。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一从见老僧后,更不是别人,只是个主人公。这个更向外觅作么?正恁么时,莫转头换脑。若转头换脑,即失却也。”
  赵州禅师在赵州观音院驻锡期间,生活极为艰苦。他的《十二时歌》就是对这段“村僧”生活的真实写照。直至临终前的两年,赵州禅师才得到燕赵二王的供养。现把赵州禅师的《十二时歌》录之于次,以激发后代禅人对这位老禅师的深切怀念--
  “鸡鸣丑,愁见起来还漏逗(徘徊、踌躇)。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裩(kun,裤子)无腰,袴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比望(只望)修行利济人,谁知变作不唧溜(不聪明、不灵利,被人看作傻子)。
  平旦寅,荒村破院实难论。解斋粥米全无粒,空对闲窗与隙尘。唯雀噪,勿人亲,独坐时闻落叶频。谁道出家憎爱断,思量不觉泪沾巾。
  日出印,清净却翻为烦恼。有为功德被尘埋,无限田地未曾扫。攒眉多,称心少,叵耐(可恶)东村黑黄老。供利不曾将得来,放驴吃我堂前草。
  食时辰,烟火徒劳望四邻。馒头(追)子前年别,今日思量空咽津。持念少,嗟叹频,一百家中无善人。来者只道觅茶吃,不得茶噇(chuang,吃)去又嗔。
  禺中已,削发谁知到如此。无端被请作村僧,屈辱饥凄受欲死。胡张三,黑李四,恭敬不曾生些子。适来忽尔到门头,唯道借茶兼借纸。
  日南午,茶饭轮还无定度(没有着落)。行却南家到北家,果至北家不推注(推辞)。苦沙盐(粗盐),大麦醋,蜀黍米饭虀莴苣。唯称供养不等闲,和尚道心须坚固。
  日昳未,者(这)回不践光阴地。曾闻一饱忘百饥,今日老僧身便是。不习禅,不论义,铺个破席日里睡。想料上方兜率天,也无如此日炙背。
  哺时申,也有烧香礼拜人。五个老婆三个瘿,一双(另外两个)面子黑皴皴。油麻茶,实是珍,金刚不用苦张筋。愿我来年蚕麦熟,罗睺罗儿与一文。
  日入酉,除却荒凉更何守。云水高流(出格的有修行的出家人)定委无(确实没有),历寺沙弥(平庸的游山逛水的沙弥)镇常(经常)有。出格言,不到口,枉续牟尼子孙后。一条拄杖粗棘藜,不但登山兼打狗。
  黄昏戌,独坐一间空暗室。阳焰灯光永不逢(白天不见太阳,晚上不见灯光),眼前纯是金州漆(漆黑一团)。钟不闻,虚度日,唯闻老鼠闹啾唧。凭何更得有心情,思量念个波罗蜜。
  人定亥,门前明月谁人爱。向里唯愁卧去时,勿个衣裳著甚盖。刘维那,赵五戒,口头说善甚奇怪。任你山僧囊罄空,问著都缘总不会(不理会)。
  半夜子,心境何曾得暂止。思量天下出家人,似我住持能有几。土榻床,破芦蓆,老榆木枕全无被。尊像不烧安息香,灰里唯闻牛粪气。”
  赵州禅师圆寂于唐乾宁四年(897)十一月初二,春秋一百二十岁,谥真际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0

好友

574

积分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版主 中级会员

10#
发表于 2009-11-29 16:25:03 |只看该作者
云际师祖禅师悟道因缘
  终南山云际师祖禅师,南泉普愿禅师之法嗣,生平不详。
  初参南泉禅师,师祖禅师便问:“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如何是藏?”
  南泉禅师道:“与汝往来者是。”
  师祖禅师又问:“不往来者如何?”
  南泉禅师道:“亦是。”
  师祖禅师又问:“如何是珠?”
  南泉禅师召师祖禅师,师祖禅师应诺。
  南泉禅师道:“去!汝不会我语。”
  师祖禅师从此信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关于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大同周易网    吉ICP备09008463号-1

GMT+8, 2024-5-11 23:27 , Processed in 0.1547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