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2024年04月27日

论阴阳与五行关系

分类: 

作著:王彪

  有些教授和大师认为五行和阴阳八卦是两个哲学体系,是后来被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子平真诠》开篇言:“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唯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阳少阴。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乃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这里非常明确的指出了阴阳、四象和五行的关系:五行就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也就是说五行是由阴阳形成的,即阴阳生五行。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他的《太极图说》中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可见,周敦颐的观点也同样是五行是由阴阳所生,五行与四象一致,即五行为四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另外,从一些易学大家对四象的论述中,也能看出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如宋•刘牧《易数钩隐图》中:孔氏疏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故云‘两仪生四象’。土则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别,(故)惟云四象也。”这段论述中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即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还有很多易学大家认为,四象在时间上为春、夏、秋、冬四时,在空间上为东、南、西、北四方,在六神上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如高亨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讲:“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乃象四时,八卦由此四种爻构成”。无论是春、夏、秋、冬,东、南、西、北,还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在五行上都代表金、木、水、火,也就是说五行中的金、木、水、火为四象。

而五行中的土是四象--木、火、金、水相混合而成的一行,故土为混合物,所以古人以土为脏,在人体类象上以土代表肠胃消化系统。正因为土中什么都有,因此才有“万物土中生”的说法,也正是如此《易经》上以坤为母。土在五行中是个特殊元素。在最原始的演变中是两仪生四象,没有土,此时四象在时空上各自占具了相应的位置。而后在四象扩大自己所占具的时空中,四象间相互交汇,而交汇处便成了混合物,这便是土。中央是四象汇集之处,四象都交汇于此,故土居于中央;而四隅是四象中的每两项的交汇处,故土又寄于四隅(所以四隅的地支都有一个是土,居于四隅的地支除亥水外都藏有土)。
  可见,五行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四象是由阴阳生成的,故五行也是由阴阳生成的。阴阳和五行是同一哲学体系。
  阴阳生成五行后,五行便成了构成宇宙及宇宙中万事万物的五种最初、最基本元素,所以五行第一个含义就是五种最基本的元素。五种最基本元素有各自不同的性质,故五行又代表五种性质,因此五行的第二个含义就是五种性质。五行是由阴阳生成的,而阴阳者乃动静之机,阳的最初性质为动,阴的最初性质为静。一个要动,一个阻碍动,“动”只有受到阻碍才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动,如一个运动的物体只有受到阻碍才会做减速运动,才会有减速运动的这种运动形式--正因为阴阳的共同作用才产生了五种不同形式的动--五行;五种不同形式的动,自然会有五种不同的性质。世上万物的性质都是运动的结果。所以五行的第三个含义就是五种运动(此时五行的“行”是运行之意),或者说是五种动能。《周易》上对乾卦的解释中有这样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中的“行”就是运动的意思 ,代表动能。《三命通会》云:“五行者,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也,故谓之五行。”可见,五行代表五种往来于天地之间的动能。(所以,把五行单纯的理解为五种物质,是非常片面的。如不能把“金”单纯的理解为黄金或金属,不能把水单一理解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喝、所用的水……)。
  宇宙中的物质,相互间最大的关系就是动能。正如哲学上所说,运动是物质的特性。宇宙中的物质,自身和相互间的性质与关系,都来自于运动,也是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在《周易》上用来表示运动和动能的就是五行,通过五行的生克来表示运动的去向和动能的转化形式。
而五行是由阴阳相互作用生成的五种不同的运动表现形式。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五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构成的,因此宇宙中的万物都处在一种不稳状态、都处在动态之中,所以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所以人有生老病死、物有变迁。而能表示变化、发展的,就是五行的生克。可以说,五行及其生克制化涵盖了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这也就是为什么《周易》可以预测的根本原因。
  如像一些教授和大师所说,五行是春秋或汉朝……时期的产物,则背离了《易经》的真正内涵。很多学习和研究《周易》的人,死读书,读死书,没有动脑去仔细分析这些问题,致使自己在学《易》上几十年无所获,使《周易》根子上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最根本的东西得不到证实,拿什么去说《周易》是正确的、科学的呢?如果最基本的东西都不能证实,如何向不了解《易经》的人去说明《易经》的正确性呢?又怎能不让那些对《易经》不怀好意的人去诬蔑和破坏《易经》呢?研讨《易经》就要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不要死搬古书上的原话,而要正确的吸收古书上的内容。只死搬古书上的东西,等于没学《周易》,只有用《周易》的精髓思想——与时俱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才能用正宗的易道指点人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弘扬和发展《易经》。现在在网上能看到有些人,刚刚有了点一知半解的雕虫小技,便堂而皇之的自封起了“某某大师”,且“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传经布道,这种《易经》界的混乱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易》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二十一世纪的易学研究,关系到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天下“一致而百虑”的终极关怀问题。当代中国易学研究者肩负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为新世纪的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正本清源、去伪存真、求真求实,决不能一知半解,人云亦云,误人误己。


  注:本文已在“中华易学文化促进会”网站上发表。
  具体请参见:http://www.cnzrz.com/mingjia/html/?2743.html

 ͬ
王彪先生,长春周易专家,现任国际易学文化研究会吉林分会副会长,长春周易学会常务理事。